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美国重大网络攻击案,掌握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入侵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铁证,粉碎美方网攻窃密和渗透破坏的图谋,全力守护“北京时间”安全。 早上看手机显示7点整起床,刷二维码买早餐时时间精准同步,坐高铁时列车调度依赖毫秒级计时。 这些习以为常的瞬间,都离不开“北京时间”的稳定运行。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支撑现代社会运转的“时间心脏”,曾遭遇一场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精密网络攻击。 对方甚至动用42款特种武器,企图瘫痪我们的时间根基。 这场攻防战背后,藏着网络空间的霸权博弈,更关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安全。 这个被攻击的“时间心脏”,就是位于西安的国家授时中心。 它不光管着我们日常看的时间,还为全国100多个行业提供高精度授时服务。 小到手机通信信号的稳定,大到金融交易的实时结算、电力电网的调度平衡、航天发射的精准入轨,都得靠它校准时间。 更关键的是,它还为国际标准时间测算提供核心数据,一旦被破坏,不光国内会出现支付失败、高铁晚点、电网瘫痪的乱象。 连国际时间体系都可能陷入混乱,损失根本无法用数字衡量。 而这场攻击早在2022年3月就悄悄拉开了序幕。 美国国安局把突破口选在了最不起眼的手机上,利用某境外品牌的短信服务漏洞。 像藏在暗处的小偷一样,悄悄控制了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 他们借着这个漏洞,把手机里存储的敏感资料偷了个精光,其中就包括系统登录凭证这类“关键钥匙”。 拿到“钥匙”的美方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2023年4月18日起,他们多次用偷来的凭证闯入授时中心的计算机系统,像侦探一样摸遍了网络布局的每一个角落,把系统建设情况查得一清二楚。 等到2023年8月,美方彻底露出了獠牙,专门部署了新型网络作战平台,搬出42款特种网攻武器,对着中心多个内部网络发起高烈度攻击。 更危险的是,他们还想横向渗透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偷偷埋下能随时瘫痪设备的“定时炸弹”。 为了不被发现,美方的操作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他们算准了北京时间深夜到凌晨动手,这时候值班人员最疲惫,防守最松懈。 还把美国本土、欧洲、亚洲的虚拟专用服务器当成“跳板”,让攻击源头看起来来自世界各地,以此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更狡猾的是,他们伪造数字证书骗过杀毒软件,用高强度加密算法擦除攻击痕迹,就像作案后仔细擦掉指纹一样,试图毁尸灭迹。 这场持续两年多的攻击,根本不是偶然的商业窃密,而是美国网络霸权的又一次赤裸裸展示。 就在今年,美国政客还叫嚣要给出口的英伟达H20芯片装“追踪定位”功能,结果因安全风险被中国网信办约谈,大公网对此有详细报道。 嘴上天天喊着“中国网络威胁”,背地里却在全球搞窃听、留后门,这就是美国的双重标准,只许自己安全,别人都得任其拿捏。 攻击能得逞,也藏着内部的疏漏。 作为国家关键机构,工作人员居然用境外品牌手机存敏感资料,难怪有网友质疑“这不是保密意识淡薄,是明知故犯”。 重要数据存在手机里,哪怕没有网络漏洞,丢了、被偷了都是风险,这种内外问题叠加,差点让“时间心脏”出大问题。 好在国家安全机关及时出手,就像精准的猎手抓住了狡猾的狐狸。 他们一点点还原攻击轨迹,哪怕美方擦除了痕迹,还是固定了铁证。 之后指导授时中心斩断攻击链路,全面清查隐患,升级防护系统,总算守住了“北京时间”,彻底粉碎了美方的图谋。 这场攻防战给所有人敲了警钟,网络安全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 官方层面要把安全关口前移,就像约谈英伟达那样,对有后门风险的境外企业绝不手软。 同时加强对关键机构的反间谍指导和检查,从制度上筑牢防线。 关键基础设施运营者得扛起主体责任,定期给员工做安全培训,把反间谍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别再给攻击者可乘之机。 企业更要争口气,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 只有像华为这些企业一样,踏踏实实搞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才能把安全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避免被别人“卡脖子”。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用国产设备、不随便在手机里存敏感信息是基础操作。 要是发现疑似网络间谍行为,还能打12339举报电话、上官网留言,或者直接找当地国家安全机关反映,每个人都能当网络安全的“哨兵”。 网络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只有官方筑牢防线、企业扛起责任、个人绷紧神经。 才能让“北京时间”永远精准可靠,让现代社会的运行根基稳如泰山。 而这,正是对网络霸权最有力的回击。 信息来源:环球网2025-10-20发布:铁证!美国国家安全局多次网络攻击我国家授时中心 新华网2025-10-19发布: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美国国家安全局重大网络攻击案
美国用心太歹毒,居然攻击我国授时中心,一旦成功中国电网将瘫痪,全国交通运输或陷入
【6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