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乌克兰宣布了! 10月19日凌晨,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称,乌克兰国防军袭击了俄罗斯萨马拉州的新古比雪夫炼油厂、奥伦堡州的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还有别尔江斯克的燃料润滑油基地。这波操作显然不是随机偷袭,而是冲着俄罗斯的能源设施来的。 先说说这三处目标的分量。萨马拉州是俄罗斯传统工业心脏,新古比雪夫炼油厂年加工能力超千万吨,是俄中部重要的燃油供应枢纽;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负责净化西伯利亚天然气,直接影响出口品质;别尔江斯克的燃料基地更关键——它离前线近,主要为俄南部集团军提供油料补给。乌军这一轮打击,直接把战火烧到了俄罗斯能源命脉的核心。 为啥选这时候动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乌军在地面战场承压后的曲线反击。眼下俄军在顿巴斯方向持续施压,阿夫迪夫卡等地乌军防守吃紧,正面硬刚难占便宜,那就换个思路:你打我的城市,我断你的“油路”。能源设施是俄军战争机器的动力源,炼油厂停摆直接影响燃油供应,天然气处理厂受损会拖累出口收入,别尔江斯克的燃料基地被炸,前线装甲部队的油罐车可能得“饿肚子”。说白了,乌军这是想用“经济消耗战”拖慢俄军的进攻节奏。 但这场博弈真能如乌军所愿吗?得两面看。一方面,乌军远程打击能力确实进步了——从早期只能靠西方援助的“海马斯”,到现在能用自制无人机精准定位千公里外的炼油厂,技术迭代肉眼可见。这种“把战火烧到俄本土”的操作,对俄国内民意和战争经济都是直接冲击。但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能源家底太厚了。炼油厂可以抢修,天然气管道能绕道输送,别尔江斯克的基地被炸了还能重建。 更麻烦的是,这类打击容易激怒俄方,可能招致更猛烈的报复,比如对乌境内剩余电力设施的饱和攻击,到时候乌克兰老百姓的日子可能更难过。 在我看来,乌军的这波操作更像“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无奈之举。它暴露了两个现实:一是乌军正面战场短期内难扭转局势,只能靠“非对称手段”周旋;二是俄乌冲突已彻底从“闪电战”变成“耐力赛”,双方都在拼谁先扛不住消耗。 但问题是,普通民众永远是消耗战的代价——乌克兰人担心断电断暖,俄罗斯人面临物价上涨,前线士兵则在炮火中煎熬。 说到底,乌军这轮打击或许能让俄军后勤“疼几天”,但要真正改变战局,光靠炸几个油厂远远不够。冲突的终点,终究还是要回到谈判桌前。否则,这场隔山打牛的战略,只会让双方都越陷越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