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结婚率3%,同居率97%,上到总统,下到平民,大多数都是不结婚的,只是同居。而那可怜的3%的结婚率,基本上都是由60岁以上的老人完成的,结婚就是为了找一个稳定的老伴。 法国的婚恋状况这些年一直挺让人意外的,结婚的人特别少,同居成了主流,连总统都不例外。 前总统奥朗德和第一任女友一起生活几十年,养大四个孩子,愣是没迈进婚姻登记处的门,后来换了几任同居女友,从新闻记者瓦莱丽到演员朱莉・加耶,也始终保持着 “只同居不结婚” 的状态,爱丽舍宫的 “第一女友” 换了又换,结婚证却始终没出现过。 这种现象可不是名人的特例,普通法国人早就把同居当成了感情生活的默认选项。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摆在那儿,2000 年还有 30.5 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到 2024 年就只剩 24.7 万对,二十多年里硬生生少了近 6 万对。 反倒是同居的人越来越多,25 年前签同居协议的才 2.2 万对,到 2023 年直接飙到 20 万对往上,更别说还有大把没签协议、直接搭伙过日子的,实际同居人数得翻上好几个跟头。 更有意思的是孩子的问题,现在法国每 10 个新生儿里,将近 6 个是同居情侣生的,非婚生子女比例早就超过了 55%,但这些孩子跟婚生的没任何区别,入学、保险、遗产继承样样都能享受到同等权利,连姓氏都能让父母随便定,政府给的家庭补助也一分不少,既然生娃不受影响,谁还非得为了孩子绑上婚姻这根绳呢。 年轻人不爱结婚,说到底是算清了 “经济账” 和 “自由账”。先说花钱这事儿,法国婚礼早就成了 “奢侈品”,2024 年平均一场婚礼就得花 7576 欧元,这还只是 53 个宾客的小规模,要是想办个体面的,2025 年预算都要突破 2 万欧元了,服务费、突发支出随便加加就超支,年轻人本来资产就少,50 岁以下的人里只有 17% 能拥有无贷款的住房,哪有闲钱砸在婚礼上。 更关键的是婚姻那堆麻烦事,拿破仑民法典把婚姻规定得死死的,结婚容易离婚难,真要过不下去了,光是走手续、分财产就得耗掉大把时间和金钱,法国每两对夫妻里就有一对会离婚,与其到头来撕破脸,不如一开始就选同居这种灵活模式。 1999 年法国搞出的 “民事互助公约(PACS)” 更是把同居正规化了,签了这个协议,既能享受共同纳税减免、对方的保险福利,分手时解除协议也简单,不用跟离婚似的闹上法庭,这种 “准婚姻” 待遇谁能不爱呢?现在连公职人员和企业高管都有 26% 选这个,足见它多吃香。 年轻人把婚姻当 “包袱”,倒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成了结婚的主力,说白了就是奔着 “稳定陪伴” 来的。这代老人手里有底气,家庭平均资产超过 30 万欧元,62% 都有还清贷款的房子,贫困率比年轻人低多了,经济上不用互相依附,更看重的是老来有个知冷知热的伴儿。 对他们来说,婚姻不是年轻时的 “爱情证明”,而是养老路上的 “保障契约”,毕竟年纪大了,有张结婚证在手,医疗决策、遗产继承这些事能少很多麻烦,与其同居时互相提防,不如用婚姻给彼此一个踏实的晚年。 年轻人看不上的 “束缚”,反倒成了老人需要的 “安稳”,这反差也算法国婚恋市场的一大特色。 从 “50 后” 到 “90 后”,法国人的婚恋观早就翻了天。当年 “50 后” 里只有 11% 会在 35 岁前换同居伴侣,同居五年分手的也才 9%,现在的 “90 后” 同居五年就散伙的比例高达 30%,年轻人更愿意跟着感觉走,不想被婚姻绑死在一段关系里。 社会对这种选择也格外宽容,毕竟连总统都带头不结婚,媒体报道奥朗德换同居女友时,关注的是感情本身而非 “未婚” 身份,这种氛围里,婚姻自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选项。 在法国人心眼里,“在一起” 的本质是感情,不是那张纸,既然同居能享受到和婚姻差不多的权利,还能保住自由身,那 3% 的结婚率也就不足为奇了,反正对他们来说,“结婚带不来额外的好,不结婚也丢不了该有的福”。
和美国人交往,最好少用成语。这不,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情绪失控,猛烈抨击中国代表的
【121评论】【30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