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想回农村?不是图清净,是想捡回“过日子”的味道 上周回乡下姨家,刚到村口就看见姨父蹲在菜园里摘辣椒,姨在院子里晒豆角干,竹匾里的豆子晒得发亮,风一吹,满院子都是太阳的味道。那天我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听着邻居家的鸡叫和远处的狗吠,突然就懂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想退休回农村,不是图多清净,是想捡回城里丢了的“过日子”的味道。 在城里住了二十年,早习惯了凌晨被闹钟喊醒,习惯了楼下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声,习惯了买菜要去超市、晒衣服要挂阳台。可在农村,日子是慢的,是能摸得着的。 你可以在开春时翻出旧锄头,在院子里刨块地,种上番茄、黄瓜、小青菜。看着种子从土里冒出芽,从青藤结出果,每天早上浇浇水、除除草,不用赶地铁,不用开晨会,就盯着那片绿芽慢慢长。等夏天到了,摘个刚熟的番茄,擦一擦就咬,汁水顺着嘴角流,那股子甜,是超市里放了三天的番茄比不了的。 你可以在傍晚时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看路过的张婶拎着刚挖的红薯,笑着问你“要不要拿两个”;看李叔扛着锄头回来,跟你唠两句“今天的土真松,明年能种玉米”。不像在城里,住对门的邻居住了五年,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谁家做了好吃的,端一碗过来;谁家有事要帮忙,喊一声就到——这种热热闹闹的人情味,是电梯里的点头之交比不了的。 有人说农村不方便,没有外卖,没有健身房,冬天没有暖气。可姨说:“不用外卖,自己种的菜摘了就能炒,锅里的粥煮着,等粥香飘出来,比外卖暖;不用健身房,每天浇地、喂鸡、扫院子,走的路比在跑步机上还多;冬天没有暖气,就烧个煤炉,一家人围在炉边烤红薯,手暖,心也暖。” 去年冬天我在姨家待了三天,每天早上都是被鸡叫吵醒,不是闹钟的刺耳,是那种慢悠悠的、带着露水味的提醒。早上跟着姨去村口的早市,菜农的篮子里摆着刚拔的萝卜,带着泥;卖豆腐的推着小推车,吆喝着“热豆腐嘞”,买一块回家,拌上葱花和香油,就是最好的下饭菜。晚上姨父会烧热水,倒在铁盆里泡脚,我跟着一起泡,脚泡得暖乎乎的,坐在炕边听他们讲村里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睡觉的点。 其实我们想回的不是农村,是能好好“过日子”的状态:不用赶时间,能看着太阳升起落下;不用应付人情,能跟邻居唠唠家常;不用买现成的,能自己动手种点啥、做点啥。是能摸得着泥土的温度,闻得到饭菜的香味,听得见日子的声音——不是手机里的消息提示音,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是锅里粥煮得冒泡的咕嘟声,是家人笑着说话的声音。 等我退休了,也想回农村。不用多大的房子,有个小院子就行,种点花,种点菜,早上浇浇水,傍晚晒晒太阳,听邻居唠唠嗑,吃自己做的热饭。这样的日子,没有城里的繁华,却有城里少有的踏实——不是图清净,是想把日子过成“日子”该有的样子
办公室里的那些“不勤快”事最近,我们办公室传来一段“趣事”:一位退休后回工作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