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2020年,一生抠门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却大手一挥捐出了8208万元,女儿知道后只说了一句话。 2020 年河南农大办公楼,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办公桌上。 王泽霖教授把 8208 万元捐赠支票推过去,指尖沾着些许钢笔墨水。 工作人员愣了愣,这可是他毕生的科研转化收入,他却笑得很坦然。 办公桌抽屉没关严,露出件洗得发白的旧毛衣 —— 那是他穿了 10 年的过冬衣服。 “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给学校培养人才更有用。” 他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 2010 年河南农大实验室,王泽霖啃着馒头看实验数据。 馒头是早上从家里带的,就着热水吃,就是他的午餐。 学生心疼他,想帮他订外卖,他却摆手:“别浪费钱,馒头就挺好。”实验室的灯管坏了两根,他没找学校报销,自己掏钱买了换上。 “科研经费要花在刀刃上,不能乱花一分。” 这是他常跟学生说的话。 2015 年王泽霖家,女儿看着父亲补了又补的袜子。 “爸,这袜子都破成这样了,扔了吧,我给您买新的。” 女儿拿起袜子叹气。 王泽霖却抢过来:“还能穿,补补就行,新袜子多贵啊。”家里的沙发还是上世纪 90 年代的,扶手上的皮都磨掉了,他也没换。 女儿知道父亲的脾气,只好默默帮他把袜子补好,叠整齐放在衣柜里。 2018 年河南农大校园,王泽霖遇到家境困难的学生小李。 小李学费没凑齐,正躲在树下发愁,被他撞见了。 “别愁,学费我先帮你垫上,以后好好搞研究就行。” 他掏出钱包递过钱。 小李眼眶发红,想写欠条,他却摆手:“不用,你好好读书就是最好的回报。”后来小李考上了研究生,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他,他比自己获奖还开心。 2019 年王泽霖的科研成果转化签约现场。 企业把巨额支票递给他,他却没立刻收,反而提了个要求。 “这钱我不能全要,得留一部分给学校建实验室。” 他认真地说。 企业负责人佩服他的格局,当场答应了他的要求。 回家后,他跟女儿说:“这些钱要是能帮更多人搞科研,比放我手里强。” 2020 年王泽霖给女儿打电话,说要捐出全部积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女儿没反对,只说了一句话:“爸,您想做就做,我支持您。”他听到这话,眼眶有点湿 —— 女儿一直懂他,知道他不是 “抠门”,是舍不得乱花钱。 挂了电话,他翻出珍藏的科研笔记,那里面记录着他几十年的心血。 “这些笔记留给学校,比留钱更有意义。” 他把笔记整理好,放进文件袋。 2021 年河南农大新实验室奠基现场,王泽霖拄着拐杖来参加。 看着施工机械开始作业,他想起自己当年在简陋实验室搞科研的日子。 学生们围过来,给他递上热水:“王老师,您为学校做的,我们都记在心里。” 他笑着摇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阳光洒在他脸上,他望着正在建设的实验室,眼里满是期待。 如今,80 多岁的王泽霖仍偶尔去学校看看。 实验室的学生遇到难题,还会上门请教他,他总是耐心解答。 家里的旧毛衣还在穿,破了就补,女儿也不再劝他扔了。 他常去校园里的长椅上坐着,看学生们朝气蓬勃的样子,就觉得很满足。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为教育和科研做点事,这辈子就值了。” 他常对人这么说。 风吹过校园的梧桐叶,仿佛在诉说着这位老教授 “抠门” 又大方的一生。 主要信源:(光明网——“抠门”教授王泽霖,8000多万全捐了!)
“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2020年,一生抠门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却大手一挥捐出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18 20:51:19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