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 7 天后, 欧美汽车大厂找上门了,荷兰政府表示:要与中国好好谈谈,确保欧美国家利益!请问荷兰政府:中国企业的利益呢? 10月17日,欧美汽车制造商协会联合发出警告,称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行为,已经导致汽车芯片供应出现严重不确定性,若不立即恢复供货,欧美汽车产业将在数周内遭遇生产停摆风险。 从表面看,这场风波似乎是因为半导体企业的“归属问题”,实则背后暗藏的是中欧产业链深度交织后的博弈。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中国企业闻泰科技通过合法合规收购的标志性成果,代表的是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融入全球科技体系的重要一步。 然而,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对其实施管控,试图撕开中资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立足点。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打乱了原本稳定、高效的全球芯片供应链。 要知道,汽车芯片不同于消费电子,它关乎整车安全、动力控制和节能效率。欧美车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关键阶段,对芯片的依赖已非比寻常。 安世半导体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使得全球90%以上的主流车企都在其客户名单上。 当荷兰政府对其施加行政干预、限制对外合作时,欧美车厂第一时间感受到的不是“安全感”,而是产线停摆的实质性恐慌。 于是我们看到,原本在对华政策上态度强硬的欧洲,如今在汽车产业链面前迅速回调言辞。荷兰政府释放“想谈谈”的信号,显然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可惜,他们在表态时依旧强调要“确保欧美国家利益”,却对中方企业所承受的损失只字未提。这种选择性失语,不免让人怀疑其所谓“规则与公平”的底色。 中方早已明确,开放是双向的,合作也必须是平等的。如果欧洲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却打压中资企业在欧洲的正常经营活动,那就不是合作,而是单边剥夺。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始终坚持通过市场换技术、以开放促发展,从不搞封锁、制裁,反观一些欧洲国家却频频以“国家安全”为幌子,把正常商业行为政治化,甚至不惜破坏自己企业的供应链和市场信心。 更讽刺的是,当中方开始采取反制措施时,这些曾经高呼“去风险”的国家立刻感受到“风险”真正的含义。 欧美汽车制造商从未如此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角色早已不可替代。从电池原材料到芯片制造,再到整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中国企业早已深度嵌入全球系统,你削弱它就是在削弱自己。 此次事件也再次提醒中国企业,出海不是单纯的买卖行为,而是复杂的政治与经济交织体。 在全球经济日益碎片化的今天,企业走出去必须做好政治风险评估,尤其是面对一些“披着规则外衣”的干预行为,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法律手段。 回看荷兰政府的行为,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实则是对国际商业规则的一种悖逆。 如果任由这种行为蔓延开来,未来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以“安全”为由,干预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正常经营,这对全球化是沉重打击。 最后,不得不指出的是,荷兰政府此举不仅对中资企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也对其自身商业信誉造成了严重打击。 全球化时代,企业最怕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规则的不确定。一个频繁干预市场行为的政府,恐怕再难吸引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投资。 中国企业在此过程中应更加冷静、更加坚定,既要坚持原则,也要灵活应对,确保自身利益不被随意牺牲。 从反制开始的第七天,欧美车企的“求和”信号终于释放,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博弈的开始。中国企业不应只是被动回应,更应主动争取话语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素材来源:商务部、外交部发声反对荷兰干预安世!欧美汽车协会警告断供危机 2025-10-17 21:13·证券时报
中方反制7天后,欧美汽车大厂找上门了,荷兰政府表示:要与中国好好谈谈,确保
风城高山
2025-10-18 16:39: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