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品牌焕新升级:美学与科技的交融,打造家庭出行新典范

汽车 04-28 阅读:16 评论:0

2025年4月24日,荣威品牌紧扣“中国家庭对美好出行的想象”这一时代命题,以“体面、超值、信赖”为三大核心价值,开启了品牌发展的新篇章。此次品牌焕新,不仅是荣威“为中国家庭造好车”初心的新实践,更是其在美学与科技领域深度探索的成果展示。

品牌日当天,由“超跑教父”约瑟夫·卡班设计主导的荣威“明珠”概念车的首次亮相。“明珠”概念车汲取了珍珠“光而不耀,自信优雅”的美学含义,将东方文化底蕴与智电时代的设计语言巧妙融合。荣威以“明珠”概念车为量产设计标杆,践行“设计平权”理念。

关于荣威全新的美学设计理念,邵景峰、约瑟夫·卡班、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以及荣威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钱漾与外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为什么要回归设计初衷?

据了解,在十年前荣威发布产品的时候,就已经把“自信”和“优雅”的理念给提出来了;如实,荣威再次传达了类似的理念。看起来设计风向是一个轮回,但其中透露出对品牌定位更深一步的认知。

在邵景峰看来,一个品牌做国民车,就是要做能体现中国最广泛群体需求的车。荣威应该做国民车,做符合最广泛群体需求的、满足高品质客户群需求的,更体现老百姓质量的车子。回头来看,荣威最成功的时候恰恰也是这个想法最坚定的时候。

如今荣威还是回到了对荣威品牌的审视上。卡班大师曾说,荣威的翻译等于骄傲的意思。而骄傲应源于国民的自信。也因此,荣威希望将这种“自信”更多地体现到产品。大家能看到我们的概念车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预示着荣威未来推出的轿车、SUV将有着更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大空间、高档感出现。

另一方面,荣威认为中国的车不应该太有攻击性。基于这样的理念,荣威从符合消费者的诉求和文化特性的两个维度去思考,推出了这个概念车,通过在这两个维度的探索,让“优雅、自信”这两个曾经代表荣威品牌初衷的概念,重新唤起。

如何做好设计的文化融合?

在荣威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见解。

俞经民称,今天车展是早上8点钟开门,我7点钟就在里面逛了。这么多品牌、这么多车,虽然我不像设计师一样看得懂“内行门道”,但是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什么东西不喜欢,我还要去触摸、坐下来试一试。据了解,荣威概念车,卡班花了很多时间来进行设计,内在的有,外在的有,包括这个座椅的舒适感要怎么做到位,都要考量。

在邵景峰看来,技术与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汽车设计的同质化是阶段性现象。

中国的汽车正在重新经历一场“引入外脑”的过程,来解决最痛苦的“同质化”的问题。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很内卷、很同质化,但是解决的答案其实有的时候是很艰难的,尤其是身处其中,习惯从自身角度出发,很难跳出来看问题、找出路。

所以荣威需要多元的收入、多元的文化、多元的设计来支撑,帮助品牌茁壮成长。这是各个企业走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必然的产物。

怎样破除同质化?

有人说汽车设计已死,汽车设计再回不到卡班当年展示的三大设计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争奇斗艳的汽车美学的时代,但是现在什么样的设计都是那个样子,所以很难做成激动人心的浪漫汽车设计的时代。

在邵景峰看来,关于同质化的产生是技术发展到当下阶段的维度,比如说电动车产生的全新的布局,产生的全新的技术上的诉求,就造就了这样的情况。

关于如何打破同质化的僵局,在荣威看来,破局的关键还是在于品牌的定位中,荣威的浪漫是中式的浪漫,是有点内敛的,不是奔放的、粗矿的。同时荣威的浪漫需要融入国际化的视野。

想要回到设计的激动人心的时刻,荣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确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要回到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我们曾经有过的浪漫,那这个浪漫哪怕遇到困难了也要拿出来。”

从“自信”“优雅”理念的传承与深化,到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创新探索,再到对行业设计同质化现象的深刻剖析与破局思考,荣威团队展现出对品牌定位的坚守、对文化价值的重视,以及对行业未来的前瞻性洞察。相信在不断探索与突破中,荣威将继续以国民车为使命,用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创新精神,为消费者带来兼具品质与文化内涵的产品,在汽车市场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正如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总设计师兼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邵景峰所说:“荣威的造型设计需符合主流审美,同时承载中国文化内核。”“明珠”概念车正是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传递出了中国文化的自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设计的崛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