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硕士”出身的陈行甲,语出惊人:“我当巴东县委书记,工资5100元。贪官贪的钱,一个是养儿子,一个是买房子。可我儿子是学霸,在北大读书,不需要我的钱;我也不需要买房子,国家为我提供了人才房。” 陈行甲的底气不是凭空而来的。在巴东的五年,他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将众多不法官员和商人送进了监狱。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决心? 要知道,他在工作中受到过死亡威胁,甚至连家人都被牵连其中,惶惶不可终日。但他从未退缩,支撑他的正是那种“无欲则刚”的底气。 2011到2016年,在巴东任县委书记的陈行甲,拿着每月5100的固定工资,干的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因为坚持原则、不与贪污腐败之人同流合污,陈行甲没少受到“歧视”。有人送十几万元的金表,被他当场退回;有人贿赂20万的衬衫,他转头就交到纪检部门;被某些身居高位的领导当众羞辱时,他愣是没有丝毫妥协。 这份正直与磊落,源自于他从母亲那里继承的善良。小时候,陈行甲看母亲时常身体力行的帮助贫困户,并教导他:“人不到绝境的时候,是不会开口的。一旦开了口,能帮就要帮一把!” 正是这份言传身教,让陈行甲共情了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也见不得扶贫款被贪污、百姓饱受困苦。 所以,陈行甲的清廉不是作秀。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儿子考上北大,证明了他的家庭教育已经成功;国家提供住房,满足了他基本的生活需求;作为一个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他追求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可这样一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却在45岁时毅然辞职。有人说陈行甲是怕了威胁,可是反腐时,威胁电话打到家人那里、车上装着防爆装置、甚至被黑道势力围追堵截他都没怂,而是发现,有更直接的方式可以支持巴东发展时,他选择去做。 即使上级再三劝阻,百姓含泪挽留,陈行甲还是带着二十多年官场积累的“为民请命”的初心,转身扎进公益领域。 这个选择再次印证了:陈行甲追求的从来不是权力本身,而是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在践行自己的理想。 陈行甲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做研究,创立慈善基金会,用写书的稿费资助患者,把“服务草根”的理想从官场延续到民间。这样的人生选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鲜活的陈行甲。 陈行甲或许不是世俗眼中“当官的料”,但他用五年铁腕反腐、一生坚守初心,给所有公职人员做出了榜样:“清廉”二字才是为官者最硬的底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正能量 反腐 信息来源: 东南卫视2025-01-30丨陈行甲耗费5年时间,让巴东县老百姓摆脱贫困 人民政协网|"厌烦了戴着面具做人" 网红县委书记陈行甲辞官 文|墨海 编辑|史叔
“清华硕士”出身的陈行甲,语出惊人:“我当巴东县委书记,工资5100元。贪官贪的
史叔温情
2025-10-18 12:07:24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