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喜报背后的真相:我们愤怒的,到底是措辞还是现实?》 “再创佳绩!”——当这

幸福树盼福泽 2025-10-17 22:09:16

《医院喜报背后的真相:我们愤怒的,到底是措辞还是现实?》 “再创佳绩!”——当这行鲜红的大字出现在医院喜报上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7577名患者,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被病痛折磨的家庭。可这份“喜报”,却像超市促销海报一样,庆祝着“客流量”的突破。网友炸锅了:“医院是盼着病人越多越好吗?”“救死扶伤的地方,什么时候成了KPI竞技场?” 院方紧急回应:“新员工用词不当。”可这句话,反而像一记耳光打在了所有人脸上——如果连医护人员都下意识地把“病人增多”等同于“业绩增长”,那我们的医疗体系,到底被什么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有医生私下坦言:“现在医院考核门诊量、住院率,和销售部门追业绩有什么区别?”当救死扶伤的使命被量化成Excel表格里的数据,当患者的痛苦被换算成年终奖的基数——这才是最让人脊背发凉的地方。 还记得疫情期间,那些自愿降薪的医生吗?当时我们感动于“医者仁心”,可如今再看这份喜报,仿佛一场黑色幽默。当教育、医疗、养老全被裹挟进“市场化”的洪流,我们突然发现:有些地方,本就不该用“盈亏”来衡量。 有网友晒出某医院大厅的标语:“祝您早日康复,欢迎下次再来!”——荒诞得像一则地狱笑话。可更荒诞的是,这样的“服务意识”,正在被某些管理者当作“先进经验”推广。 日本某医院曾在大屏公示:“本月感冒患者同比减少30%,感谢市民注重健康。”这种“以少为荣”的价值观,才是医疗从业者应有的骄傲。 我们需要的不是道歉,而是一场彻底的反思:当一座城市的医院开始“庆祝”病人增多时,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预防医疗、公共卫生正在溃败?是否暗示着老百姓越来越“不敢病、病不起”? “医院可以计算成本,但不能算计生命;可以统计数据,但不能消费痛苦。”——这一次的愤怒,不是玻璃心,而是我们对底线的最后警觉!医院评价 医院牌匾

0 阅读:5
幸福树盼福泽

幸福树盼福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