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加拿大总经理宣布了 10月17日,加拿大宣布对原产于东方大国的石油管材发起第三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调查。 这意味着自2010年开始一直持续的双反税可能继续维持,贸易战已经持续了十五年。 15年前,河北一家钢管厂的老板跟我说,他的管子每个月能发十几柜到加拿大, 现在他说,他的仓库里满是生锈的钢管,因为166.9%的反倾销税,他已经无法继续对加出口了。 加拿大这次又列出了74个税号,将所有的石油管材都纳入其中。 而更狠的是,哥伦比亚也跟随其后,在前期的基础上设立了最低限价,直接补税,让我们在价格上无法竞争。 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同事说,有些企业就算想坚持到最终胜利也扛不住这样的折腾, 毕竟准备一个日落复审所需的材料,就要花费50万以上,而小厂子根本承受不起。 企业需要在11月20日前提交问卷,而准备材料需要时间,我们只能草草应对。 那间河北工厂的老板,曾经满脸红光地聊着远销海外的辉煌。如今他蹲在仓库角落,手指轻抚着斑驳的钢管,铁锈沾了满手。这些堆到房梁的存货,像极了十五年来贸易拉锯战里被牺牲的标本。166.9%的税率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勒住企业脖颈的绞索。 日落复审这个词听着浪漫,实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次复审都像在旧伤上重新剖开一道口子。加拿大轻飘飘地列出74个税号,哥伦比亚随即竖起价格围墙,连锁反应让企业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五十万的材料准备费,对巨头来说或许只是毛毛雨,可那些家族式工厂呢?他们得掏出全厂半年的利润,赌一个可能依旧黯淡的结局。十一月二十日的死线悬在头顶,仓促准备的问卷就像病危时强塞进手里的救命稻草,能不能抓住全凭运气。 记得去年参观过一家浙江钢管厂,老会计苦笑着摊开账本:“反倾销税比我们原料成本还高”。流水线安静得让人心慌,工人们蹲在门口抽着闷烟。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亲手打磨的优质钢管,会被挡在地球另一端。 贸易保护主义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故事。当加拿大本土企业享受着政策庇护时,他们的消费者正为高出市场价三成的钢管买单。这场持续十五年的博弈里,其实没有真正的赢家。 有人会说这是国际惯例,是合理防护。但当一个行业被反复调查十五年,当税率高到彻底堵死出口通道,这早已超出公平贸易的范畴。它变成一根政治指挥棒,随意敲打着企业的命脉。 那些锈迹斑斑的钢管仓库,何尝不是某种警示?当全球贸易链条被生生扯断,两端挂着的都是普通人的饭碗。我们期待公平的赛场,而不是永远倾斜的天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盯着那张照片翻来覆去放大,屏幕里腿上的淤青都透着一股子钻心的疼——之前听人说他口
【29评论】【28点赞】
MRzhang
这种低水平的初级工业品少生产点也不是坏事,这样铁矿石需求也少了,少被澳大利亚卡脖子,国内价格慢慢也不那么卷了,
用户10xxx53 回复 10-18 09:02
你说的太对了,就应该多被压制才是,这样对环境对国人的健康更有益[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火山 回复 用户10xxx53 10-18 11:56
你这是啥逻辑,那是不是以后相关产产业的工人饿了,上山喝两口西北风就饱了?
莫妮卡
图都搞错了,都下台了
用户10xxx70
一天天的让人家针对,应该采取强硬的手段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