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又出手了! 一口气制裁了咱们11家中国实体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呼应荷兰

波览历史 2025-10-17 13:53:00

英国又出手了! 一口气制裁了咱们11家中国实体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在呼应荷兰安世半导体那事儿   荷兰刚对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动手,冻结资产还强行安插外籍董事,英国就紧跟着在10月15日甩出制裁清单,一口气把11家中国实体拉进黑名单。   这前后脚的动作衔接得丝毫不差,根本不是巧合,分明是西方阵营里一场有默契的围堵试探。   中国驻英使馆当天就硬气回应,直指英方做法没有国际法依据,已经提出严正交涉,绝不会让自家企业白白受委屈。   英国财政部给的制裁理由还是老一套,说这些中国企业“帮助俄罗斯能源流通”“可能支持其军工产业”,可翻遍他们公布的所谓“证据”,全是“可能涉及”“疑似关联”这类模糊说辞,连一份具体的交易记录、物流单据都拿不出来。   被点名的企业里,北海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正和英国天然气集团合作LNG进口项目,山东裕龙石化采购俄罗斯原油都是通过国际公开市场完成,全程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所谓的“违规”根本站不住脚。   然而,英国自己的石油企业还在通过第三方渠道间接采购俄原油,这种只许自己灵活操作、不许别人正常贸易的双重标准,说白了就是政治操弄。   要理解英国这波操作,得先看清它近期的政策分裂戏码。   就在上个月,英国商业大臣彼得·凯尔还带着百人代表团来中国,签下绿色能源、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当时把“深化对华合作是双赢”挂在嘴边,求着中方扩大自英进口。   结果协议墨迹还没干,就翻脸对中国企业挥起制裁大棒,这种“签单时谈利益、转身就讲政治”的操作,暴露的是它既想赚中国市场的钱,又想在西方阵营里讨好美国的投机心态。   这背后藏着5月美英签署的《经济繁荣协议》里的猫腻,英国为了换得每年10万辆汽车对美出口的配额,承诺在对华政策上跟美国保持一致,这次制裁说白了就是递交给美国的“投名状”。   这种协同打压的套路,在荷兰安世半导体事件里已经演过一遍。10月14日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粗暴干涉中企旗下公司的运营,本质是配合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封锁。   英国紧跟着动手,把目标对准能源和科技企业,刚好补上了荷兰未覆盖的领域,形成了“半导体+能源”的围堵组合。可这种看似周密的布局,其实漏洞百出。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外事顾问在英国制裁当天还在华洽谈核能合作,德国经济部更是直接表态,反对把对华制裁扩大到能源领域,怕冲击自家化工产业。     英国敢这么任性,说到底是没算清自己的底牌。它口口声声要制裁,却早给自己留了后路,悄悄给罗尔斯·罗伊斯这类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发“豁免条子”,生怕制裁真断了自家产线。   中国是英国欧盟外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英镑,捷豹路虎等车企的三万多个岗位都靠中国供应链撑着。   被制裁的纽威数控生产的民用机床,不少英国制造业企业都在用,制裁落地当天,就有英国客户紧急暂停2000万英镑订单,怕供应链断了没法交货。   并且英国90%的高端稀土合金都从中国进口,新能源车的电机、风电设备的核心部件都离不开这些材料,一旦中方反制,这些产业立马就得停摆。   早在8月,中方就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对两家参与制裁中国企业的欧盟银行采取反制措施,禁止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它们合作,这已经给西方提了醒。   这次面对英国的挑衅,外交部直接亮明底线,强调英方行为违反国际法,是典型的单边霸权行径。   经济层面的反制更具针对性,10月刚升级的稀土出口管制,把冶炼技术、磁材制造工艺都纳入管控,不是全面禁止,而是精准卡住在军工、新能源领域的关键环节。   英国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没有稀土精炼能力,就算找到矿源,建冶炼厂光环评就得等好几年,根本来不及替代。   制裁消息一出,阿斯利康、汇丰这些巨头的股价就出现波动,企业纷纷给政府施压,怕被政治博弈牵连。伦敦金融城发布的报告更是直接警告,失去中国投资,英国的科技创新、绿色能源项目都会面临融资难题。   这种“政治讨好美国、经济依赖中国”的矛盾,让英国的对华政策陷入了左右横跳的困境,就像网友说的,既想当美国的“马前卒”,又怕丢了中国的“钱袋子”,最后只会两头不讨好。   荷兰的芯片打压也好,英国的能源制裁也罢,本质都是想靠单边手段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可他们忘了全球化早把各国的利益绑在了一起。   英国禁用华为的教训还摆在眼前,5G建设推迟了两三年,电信企业损失了20亿英镑,最后还是得接受成本暴涨的现实。现在又想在能源领域故技重施,不过是重蹈覆辙。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英国政府制裁11家中国实体,中使馆回应 2025-10-16 12:13·南方网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