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控诉巴基斯坦,这并不会让塔利班更占理   阿富汗塔利班最近有点“憋屈”

顾议史实 2025-10-17 13:40:52

塔利班控诉巴基斯坦,这并不会让塔利班更占理   阿富汗塔利班最近有点“憋屈”:边境刚打完仗,转头就跑去找中国“告状”,可问题是,这一通“诉苦”不仅没让塔利班更显得有理,反而让人看清了它在反恐问题上的两面性。   这场冲突,并不是一场单纯的边境摩擦,而是巴阿之间多年积怨的又一次爆发,而塔利班试图用“受害者”标签来洗白自己,却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谁在为恐怖组织提供空间,谁就难在这场舆论战中占上风。   事情的起点不复杂,巴基斯坦军队对阿富汗境内的“恐怖目标”发动了跨境打击,目标直指“巴基斯坦塔利班”(TTP)。   根据巴方自己的说法,这不是头脑发热的冲动,而是有“证据”支撑的反恐行动,巴方安全部门早就警告过,TTP近年来大幅活跃,去年对巴军发起了将近600次袭击,几乎就是巴基斯坦的“头号敌人”。   而这些TTP武装分子,很多就藏匿在阿富汗境内,塔利班明知道,却并没有真正动手清理。   嘴上说“我们不支持恐怖分子”,行动上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巴基斯坦实在忍不住出手,塔利班才突然“跳脚”,跑去找中国大使诉苦,说巴基斯坦“破坏睦邻原则”。   可塔利班自己有没有做到“负责任”?周边国家看得清清楚楚。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恩怨,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两国边界“杜兰线”至今都没有取得共识,这条2600公里的边境线,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历史烂账”,阿富汗从来没正式承认过。   而且,这条线把普什图族人一刀切开,很多人家在两边都有人,民族认同感远比国家认同感强。   巴基斯坦曾是塔利班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塔利班崛起离不开巴方的“后勤保障”。   但自从塔利班2021年重新掌权后,双方的蜜月期迅速结束,塔利班对TTP的态度模棱两可,令巴基斯坦越来越不安,而最近塔利班对印度的“示好”,更让巴方感到被“背叛”。   外交上你靠近印度,安全上又不清理TTP,巴基斯坦怎么可能坐视不管?这不是单纯的“误会”,而是战略层面的信任破裂。   塔利班把中国当成“说理的地方”,这并不稀奇,中国一贯倡导地区和平稳定,也积极推动中阿巴三方对话机制,希望边境别再开打,但塔利班找中国,不代表中国就一定站他们那一边。   中国的立场很明确:尊重阿富汗主权,但更关心的是地区反恐和边境安全,塔利班如果不能拿出实际行动,遏制TTP等组织在阿富汗活动,中国再怎么劝,也压不住巴基斯坦的火气。   而且,塔利班现在的身份是“临时政府”,至今还没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说白了,它想要站上国际法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必须先证明自己是“负责任的治理者”。   如果一边嘴上说“反恐”,一边又给恐怖分子留后门,再多的外交手段也救不了面子。   塔利班现在的处境其实很尴尬,一方面,它想证明自己可以治理国家,想要获得外国投资和国际认可;另一方面,它又不愿意和宗教极端分子彻底切割,担心政权内部出现分裂。   这就导致了一个矛盾局面:对TTP这样的组织,塔利班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了,内部可能不稳;不打,周边国家就不放心,这种“骑墙式”操作,终究是玩不过现实的。   如果塔利班真想让邻国信任,就得在反恐问题上直面难题,而不是靠外交场合“控诉”来刷存在感。   道理很简单,谁掌握了安全控制力,谁才能在地区博弈中站稳脚跟。光靠“嘴上外交”,打不赢舆论战,更守不住边界线。   塔利班想靠“外交控诉”来扳回一局,打错算盘了,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谁先动手,而在于谁真正解决问题,地区安全不是靠喊口号,也不是靠“找人评理”能解决的。   塔利班要想赢得邻国和国际社会的信任,必须拿出行动,中国的角色是推动和平,不是帮任何一方“站台”,这场纷争的走向,取决于塔利班是否愿意从“掌权者”变成“治理者”。   局势已经说明了一切:边境上打到底不是办法,真正的博弈,在于谁能扛起责任,塔利班要想在地区棋局中占理,就得先把自己的牌打好,否则,再多的“控诉”,也只是一场自说自话的独角戏。 信息来源:阿富汗 阿富汗临时政府代理外长会见我驻阿大使——央视网

0 阅读:121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