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对中国石油管材发起第三次双反日落复审调查:15年枷锁为何难松绑? 2025年10月16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和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宣布,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石油管材(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发起第三次反倾销和反补贴日落复审调查。这意味着自2010年开始征收、已经两次延长的双反税,有可能继续维持。 这哪是什么“复审”,分明是把双反税的枷锁往更紧了勒!从2009年立案调查到2010年正式征税,这项税收政策已对中国企业形成长达15年的影响,两次延期还不够,现在又要续期。 先跟大家掰扯掰扯,啥叫“日落复审”?按道理说,这种反倾销反补贴税该有个期限,到期了就得评估下还有没有必要继续收,要是行业情况变了就该取消,这才是“复审”的本意。可加拿大这操作,哪是评估啊?从2010年第一次征税,到后来两次延期,再到现在第三次复审,十五年了,这枷锁就没打算松过。就像你租了个房子,房东每年都跟你说“要不再签一年?”,可从来不说为啥一直不让你搬,也不管你能不能承受租金,这不就是变相“长期绑定”嘛。 再说说中国石油管材企业这些年的日子。石油管材这东西,不是啥随便能替代的小零件,得耐高压、抗腐蚀,中国企业在这行做了几十年,质量早就过关了,价格也公道,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可加拿大一征双反税,情况就变了。本来一套管材卖给加拿大客户只要10万块,加了税之后可能就得13万甚至15万,客户要么砍单,要么转而去买其他国家的产品。有企业负责人之前就说过,自从征税后,他们对加出口量掉了快六成,工厂里的机器有时候半个月开不了一次工,工人也走了不少。这十五年下来,多少中国企业从原本的出口主力,被逼得只能放弃加拿大市场,转而去开拓其他地区,中间的损失根本没法算。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加拿大这么做,其实也在坑自己人。加拿大是石油生产大国,石油管材是开采石油的必需品,国内对这东西的需求很大。中国管材质量好、价格合适,本来能帮加拿大的石油企业降低成本。可现在加了双反税,中国管材贵了,加拿大石油企业要么花更多钱买进口的,要么就得买本土生产的——可本土产能有限,价格还比中国的高不少。之前就有加拿大石油公司抱怨,光因为买贵的管材,每年得多花两三千万加元,这些成本最后要么转嫁到油价上,让老百姓加油更贵,要么就影响企业的利润,导致开采项目放缓。说白了,加拿大给中国企业加税,最后买单的还是自己国家的企业和老百姓,这不是“损人不利己”是什么? 还有人说,加拿大这么执着于延长双反税,背后可能有保护本土产业的心思。可问题是,靠征税保护出来的产业,根本长不大。本土管材企业要是知道不管自己做得好不好,都能靠中国产品被征税而获得市场,就不会有动力去改进技术、降低成本。这些年下来,加拿大本土的石油管材产业不仅没变强,反而因为缺乏竞争,在技术和效率上被其他国家甩得越来越远。反观中国企业,虽然被加拿大市场拒之门外,却在其他国家的市场里不断竞争、进步,技术越来越先进,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现在已经成了全球石油管材市场的重要力量。 十五年的时间,足够一个行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可加拿大对中国石油管材的双反税,却像一块顽石,迟迟不肯挪开。这次第三次复审,要是真的再次延长征税,不仅会继续伤害中国企业,也会让加拿大自己陷入更尴尬的境地——既失去了性价比高的管材供应,又让本土产业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反倾销制裁 临时反倾销措施 欧盟对华反倾销 加拿大对美关税 临时反倾销 加拿大钢铝关税 加拿大贸易纠纷
加拿大外长阿南德这趟北京之行,刚一启程就被外界戳破了底——哪儿是什么常规外交访问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