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叫嚣中国最高贸易官员李成钢在访问华盛顿期间表现得“失控”和“无礼”之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再次升级。 李成钢此次访美,原本目的是为即将召开的APEC会议以及中美年度经贸磋商铺路。中方在安排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诚意,李成钢团队也带去了不少积极信号。 中国早已多次强调愿意深化与美国的经贸合作,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分歧,这种立场一贯明确。 然而,美国财政部却在会谈结束后向媒体释放出不协调声音,特别是贝森特使用“失控”这样的形容词——这是典型的对外话语操控策略,试图将协商场合的主导权重新拉回美国一方。 美国媒体关于此次会谈的报道,并未提供任何会议内容的实质性细节,只字未提李成钢究竟说了什么“失控”的话,也没有任何录像或录音资料佐证,这就让整个事件的可信度打上问号。 但现实中,话语权的斗争并不完全取决于谁嗓门大,而是看谁能真正提供可持续性的全球方案。中国近年来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所展现的责任担当,有目共睹。 无论是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还是推进“一带一路”合作,都体现出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建设性角色。 而美国在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明显的背景下,频繁对外释放敌意,却越来越难以赢得信任。这种情况下,攻击中国谈判代表的“非理性”,实际上更像是一种自我焦虑的投射。 美国当前对华政策存在明显的摇摆性,一方面在技术、投资领域持续加码限制,另一方面又希望在通胀压力、供应链风险等问题上从中国获得合作。 李成钢此访,显然是中方释放善意、寻求务实合作的一部分。对话本应成为缓解分歧的桥梁,但如果一方不断试图通过制造舆论压力来主导议程,那合作的前景就难免蒙尘。 贝森特的表态并非孤立现象,而是美国内部政局变化下的一个缩影。随着美国大选临近,围绕中国的议题再次被高度政治化。 打“对华强硬牌”成为政客们争取选民认同的惯用套路,而任何中美接触都可能被解读为“软弱”,甚至成为攻击对手的工具。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任何一次中美高层互动都可能被曲解、被利用,失去了本应有的务实性。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在于它既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又被各种利益集团、媒体叙事、国际格局所裹挟。 李成钢的此次访美及其引发的风波,提醒我们一个现实:中美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技术性问题,而是高度政治化的竞技场。 每一次会谈、每一句表态都可能成为塑造国际舆论的工具。对于中国而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比一时的口舌之争更为关键。 中国始终主张以建设性方式解决分歧,推动建立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格局。从长远看,真正决定中美关系走向的,不是一次外交场合的情绪波动,而是双方是否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共赢之路。 李成钢的坚持,正是在为这种可能性争取空间。至于贝森特的指责,或许更应该被视为对当下复杂局势的一种无力回应。 素材来源:美财长指责中国贸易谈判代表,外交部、商务部发声 2025-10-16 20:21·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当于美国经济大管家的贝森特在美国政客的地位相当于是仅次于,国务卿卢比奥的一个大
【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