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割地谈判已成“走过场”!俄罗斯不但“地占人归”,当地行政、经济、教育和军队全线切换为俄罗斯模式。乌军地图上红圈圈得再大,现实却是卢布工资发下去、俄语教材进教室、核电和煤矿都已纳入俄罗斯体系。谈不谈割地,早就成了摆设。 这事儿得往前捋捋,不是 2022 年突然冒出来的。早在 2014 年乌克兰政局一乱,顿巴斯那边就炸了锅。 当地本来俄罗斯族人就多,苏联时候的工业底子也跟俄罗斯绑得紧,结果乌克兰新政府搞起了 “去俄化”,学校不能讲俄语,媒体全得用乌克兰语,当地人觉得自己被排挤得没地方站。那时候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就闹着要独立,亲俄武装跟乌军打了好几年,停火协议签了又撕,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苦,断水断电成了家常便饭。 等到 2022 年俄军进来,这盘棋彻底变了。当年 9 月底,四州搞了五天公投,俄罗斯说支持入俄的比例都在 87% 以上,最高的顿涅茨克都快到 100% 了。 没过几天,普京就在克里姆林宫签字,直接把四州写进了俄罗斯宪法。国际社会骂翻了天,150 多个国家在联合国谴责,欧盟美国加了一堆制裁,可俄罗斯压根不搭理 —— 宪法都改了,这是把 “吞下来” 的地钉死在了自己版图上。 这三年下来,变化不是写在文件上的,是刻在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的。最实在的就是那本俄罗斯护照,普京今年三月高调说,四州已经发了 350 万本,这些人从身份上彻底成了俄罗斯人。 银行里原来的乌克兰货币早就不能用了,办事大厅的流程全换成俄罗斯那套,连养老金和工资都是按月发卢布,每月差不多两百美元,从来没拖欠过。反观乌克兰那边,抚恤金拖了七成发不下来,征兵的到处抓人,当地人都说 “比俄军炮弹还吓人”。 生活里的细节更藏不住 “俄化” 的痕迹。街头的广告牌换成了俄语,超市里的价签全是卢布标价,连学校的课本都换了 —— 从 2023 年 9 月开始,四州的学校就不用乌克兰教材了,10 年级、11 年级的学生直接跟着俄罗斯的节奏准备高考。 有个在顿涅茨克教书的老师说,以前教乌克兰语得偷偷摸摸,现在课堂上全讲俄语,孩子们也不用再背自己不熟悉的历史,家长反而更踏实了。 经济上就更明显了,俄罗斯把四州的资源牢牢攥在手里。顿巴斯的煤矿早就重新点火了,以前给乌克兰钢铁厂供煤,现在直接往俄罗斯本土运。 最关键的扎波罗热核电站,俄罗斯去年就说了,这是俄罗斯的核设施,想移交根本不可能,连工作人员都全换成了俄罗斯籍。虽然这电站最近断了三周外部电,靠柴油发电机撑着,但俄方说燃料够,安全没问题,摆明了就是要把这欧洲最大的核电站彻底变成自己的东西。 军事上俄军更是稳扎稳打,一点一点把控制线往前推。今年 5 到 9 月,光是顿涅茨克、哈尔科夫这些地方,就新增了 5000 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卢甘斯克六月底就宣布全境拿下了,这是四州里第一个被俄军完全控制的。 赫尔松河对岸的桥头堡守得死死的,乌军偶尔炮击几下,根本拿不下来。顿涅茨克那边,俄军慢慢磨,连波克罗夫斯克近郊都占了,离城区就剩 3 公里,乌克兰最后一点焦煤供应都快断了。 反观乌克兰的 “反攻”,说起来热闹,实际啥也没捞着。 西方媒体都承认,乌军丢了 70 多个村镇,投入的部队好多被打散了。最惨的是普通老百姓,2025 年六月那回,哈尔科夫俄控区刚发了 120 吨食品药品,老人们排队领糖果,孩子们拿着新作业本笑,对岸的乌控区却断水断电,老师得步行几公里找信号上网课,军营里连袜子都成了稀罕物。这对比太扎心了,谁能让日子过下去,老百姓心里门儿清。 其实美国那边都看明白了,他们的特使今年三月就说,乌东四州的人本来就讲俄语,公投里大多想跟着俄罗斯,这是明摆着的事儿。 西方虽然还在给乌克兰喊加油,制裁清单拉得老长,但真金白银的援助早就没那么痛快了。今年三月普京同意临时停火,条件就是让乌克兰承认四州归俄罗斯,乌克兰骂是 “投降书”,可自己连兵都快招不上了,经济全靠借债,哪还有底气硬扛? 有人说这是俄罗斯的 “慢性融合术”,比打一场闪电战管用多了。确实是这么回事,国际法喊得再响,联合国开再多会,也不如老人手里按时到账的养老金实在,不如孩子书包里的俄语课本真切。 乌东本来就有六成多俄罗斯族人,苏联时候的工业和文化底子都在,乌克兰 2014 年非要搞 “去俄化”,把当地人往外推,俄罗斯正好用柴米油盐把人心拉了回来。
挡不住了!俄罗斯,开始收网了!正当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中东停火之时,另一战场俄乌
【20评论】【35点赞】
青峰
中国🇨🇳人乐见乌克兰亡国灭种!
永不言弃
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