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人换1968人,哈马斯谈判能力比乌克兰,高明了无数个档次!哈马斯专门捕捉俘虏的精锐第101特种部队-指挥官马哈茂德·伊萨都被释放了! 要知道乌克兰跟俄罗斯谈了数十次俘虏交换,每次最多也就做到1:1的对等交换。泽连斯基团队费半天劲,换回来的人数从来没跳出过这个框框。 但哈马斯不一样,这次不光换的人数多,还把关键人物给捞回来了。哈马斯卡桑旅创始人之一,专门抓俘虏的精锐第101特种部队指挥官马哈茂德·伊萨,都被以色列放了出来。 这支第101特种部队可不是普通队伍,平时专门干敌后侦察的活儿,抓俘虏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这次能把指挥官捞出来,对哈马斯来说等于找回了核心战力。 还有那个著名的巴勒斯坦地道越狱王马哈茂德·阿拉达,这次也跟着重获自由了。这些人可不是普通俘虏,都是巴勒斯坦抵抗运动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稍微往前捋捋就会发现,哈马斯这手玩得不是第一次了。2019年的时候,他们就用1名以军俘虏,换回了1000名巴勒斯坦俘虏。现在这次“阿克萨大洪水”行动的骨干,从最高层的辛瓦尔,到下面很多营连级指挥官,全是当年那次交换放出来的人。 按这个逻辑想,这次被释放的1968名巴勒斯坦俘虏里,肯定藏着下一次行动的种子。这些人里有实战经验的,有搞地下活动经验的,还都经过监狱的考验,个个都是硬茬。 他们现在重获自由,只要休养生息几年,攒够力气,大概率会搞出更大规模的行动。毕竟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这次又补充了这么多有经验的人手,哈马斯的底气只会更足。 再回头看乌克兰,每次跟俄罗斯谈俘虏交换,都像是在走流程。泽连斯基团队每次对外宣传,都说换回来了多少多少人,但从来没打破过1:1的比例。 不是乌克兰不想多换,是他们没那个谈判筹码,也没那个能拿捏对方的手段。俄罗斯那边态度一直强硬,乌克兰除了常规施压,没别的招能用。 但哈马斯不一样,他们抓的以色列俘虏里,有平民也有士兵,而且把这些俘虏藏得特别隐蔽。以色列这边急着救人,尤其是救自己国家的平民,只能在谈判桌上让步。 哈马斯正好抓住了以色列这个软肋,一步步把交换条件往上提。从人数到释放的人员级别,都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这次释放的马哈茂德·伊萨,对以色列来说其实是个不小的威胁。毕竟他是专门抓俘虏的部队指挥官,放他回去,等于给哈马斯添了个能精准打击以色列软肋的人。 但以色列没办法,为了换回自己这边的20个人,只能答应这个条件。这种取舍,也从侧面看出哈马斯谈判时的精准判断。 反观乌克兰,每次交换的俘虏大多是士兵,很少有能让俄罗斯特别在意的关键人物。所以俄罗斯在谈判时,根本没必要做出大的让步,1:1的交换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底线。 哈马斯这次的操作,不光是换回了人,更重要的是保住了抵抗运动的核心力量。这些被释放的人,回到巴勒斯坦后,会成为当地抵抗运动的火种,带动更多人加入。 而且经过这次交换,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民众心里的声望也会更高。能从以色列手里捞回这么多人,还包括重要指挥官,这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胜利的象征。 乌克兰那边就没这么幸运了,每次交换完俘虏,除了短暂的宣传热度,没给民众带来太多实际的信心。泽连斯基团队每次都强调“每一个战士都重要”,但1:1的交换比,始终让人觉得没占到便宜。 哈马斯的谈判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抓住对方最在意的点死磕。以色列在意国民的安全,尤其是平民的安全,哈马斯就把这一点当成最大的筹码。 他们不跟以色列玩虚的,直接用俘虏数量和质量说话。你想救人,就得拿出足够的诚意,这个诚意就是释放更多、更重要的巴勒斯坦人。 这种直截了当的谈判方式,比乌克兰那种反复拉锯、却没什么突破的谈判有效多了。泽连斯基团队有时候过于注重舆论宣传,反而忽略了谈判的核心目标,最后只能在1:1的比例里打转。 这次哈马斯换回1968人,其中还有马哈茂德·伊萨这样的关键人物,等于给未来的抵抗运动埋下了伏笔。这些人有经验、有斗志,还熟悉以色列的套路,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组织起力量。 而乌克兰呢,每次交换完俘虏,只能看着前线的局势反复拉锯,没从根本上改变什么。泽连斯基团队的谈判能力,跟哈马斯比起来,确实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哈马斯能做到1:100的交换比,不是靠运气,是靠精准的筹码拿捏和强硬的谈判态度。他们知道以色列的软肋在哪,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利用这个软肋,最后才能换回这么多对自己有用的人。 反观乌克兰,既没抓住俄罗斯的核心软肋,也没足够的筹码去施压,只能在1:1的交换里来回折腾。这么一对比,哈马斯的谈判能力,确实比乌克兰高明了无数个档次。
咽不下这口气啊!就在刚刚,哈马斯又摊牌了!如果战争重启,将全力反击,毫不犹豫
【8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