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船舶的“入港费”昨天正式生效,可执行规则却让整个航运圈看懵了:一艘船可能要交几百万美元,全靠船东自己判断该不该交、交多少,负责监管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连人都凑不齐。 美国洛杉矶港收费窗口前,一艘中国货船的船长拿着文件皱起了眉头。他前一天才收到“入场费生效”的通知,但窗口工作人员看了三遍手册,但仍不清楚如何调整“灵活调整”。 这位姓陈的船长跑这条中美干线整整十四年,从洛杉矶港的人工报关台换到电子化系统,什么样的政策变动没扛过,可今儿手里这份三页纸的收费细则,比之前遇到的台风还让人头疼。他所在的船是5.2万吨级的集装箱船,按新规里“中国船东每净吨50美元”的标准,单次靠港就得交260万美元,一年跑五次就是1300万,往后每年还得递增,这笔钱能顶船上二十多个船员大半年的工资。他摸出老花镜反复摩挲“中国运营”四个字,手册里没说合资船算不算、股权占比多少算,连CBP自己的人都含糊,只说“你们船东自己把握”。 前阵子他就听说美国要搞301调查,宣称中国造船业占全球半壁江山“不公平”,想靠收费逼船公司买美国造的船。可业内谁不知道,美国造船厂一年才造5艘船,价格比中国同类船高4倍还多,根本接不了批量订单。他给公司调度打卫星电话,那头的声音比他还急:“隔壁中远的船昨天报了295万,另一家报180万也过了,CBP系统连审核都没有,交多交少全看自己敢不敢赌。” 窗口的年轻工作人员终于松了口,说他们上周才接到培训通知,就半天时间过了遍流程,连配套的审核系统都没调试好。陈船长想起去年4月CBP的系统还崩过一次,连关税豁免代码都失效,货堆在港口没人管。现在更离谱,负责货运港口收费核查的就几百号人,还常年空岗,之前政府停摆连技术支持都放假了,这政策分明是没准备好就硬推。 旁边卸货区的美国码头工人凑过来唠嗑,说这几天好多船改去加拿大温哥华港中转,洛杉矶港的货运量眼看要降,他们说不定要减工时。陈船长心里清楚,这额外的费用最后还是得摊到货物上,美国超市里的圣诞礼物怕是要涨价。更讽刺的是,他早上听同行说,中方的反制措施同步生效了,系统自动算费,没缴清根本不让靠港,规则明明白白,跟这儿的混乱比简直是两个极端。 所谓的“公平贸易”不过是幌子,把规则模糊的包袱甩给企业,用行政手段搅乱航运市场,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这样的政策既救不了美国造船业,反而把自己的港口拖进泥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又现阳谋,中美准备互征的港口费,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吃亏,因为中国造船量已占世界的
【12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