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高盛发布新报告,对唐纳德·特朗普进行了猛烈抨击,揭露了他弥天大谎,称外

红楼背疏影 2025-10-15 15:12:09

最新消息 高盛发布新报告,对唐纳德·特朗普进行了猛烈抨击,揭露了他弥天大谎,称外国正在支付他的关税——而实际上,是美国消费者。 根据这份令人震惊的分析报告,关税实施仅六个月,美国消费者就已承担了55%的成本。尽管遭到经济专家的反对,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仍一再声称,其他国家会"吃掉"这些关税。但现在我们毫无疑问地看到,事实并非如此。 当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简·哈祖斯在展示这份关税影响报告时,华尔街的交易员们第一次看到了关税真相的完整图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5%关税,最终有55%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这个数字像一记重拳,击碎了"外国买单"的政治谎言。 高盛团队通过追踪2000种商品的价格链条发现,中国出口商仅承担关税的20%,另外25%被美国进口商通过涨价转嫁,剩余55%直接由消费者买单。 以一台中国制造的割草机为例,出厂价300美元,加征25%关税后,美国家庭实际支付金额达412美元,其中112美元溢价中,62美元出自消费者腰包。 更隐蔽的是二次传导效应。美国本土生产商发现进口产品涨价后,同步提价牟利。比如美国钢铁公司在中国钢材被征税后,立即将同类产品价格上调18%。这种"搭便车式涨价",使关税成为推高整体物价的杠杆。 当前场景与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如出一辙。当年美国对2万种商品征税,导致全球贸易萎缩66%。高盛报告特别对比了这两次关税战:当前美国进口价格指数已同比上涨8.7%,与1931年大萧条前夜的9.2%惊人相似。 但今日局势更复杂,全球供应链比90年前紧密十倍,关税的连锁反应更剧烈。福特汽车因为中国零部件关税,每辆皮卡成本增加2400美元,这个数字是1930年汽车关税影响的17倍。 特朗普团队精心构建的话术体系正在崩塌。其核心论点"中国通过汇率贬值抵消关税"被报告证伪——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过去半年实际升值3.2%。更讽刺的是,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对美顺差反增7%,因为涨价带来的美元流入更多了。 关税对美国制造业的伤害超乎预期。卡特彼勒公司因为中国特种钢关税,被迫将挖掘机生产线迁往墨西哥。这个决定导致伊利诺伊州3000人失业,而新工厂的工资水平只有美国的四成。 更深远的是技术断链。波音公司70%的碳纤维材料来自中国,关税使其787梦想客机生产成本飙升。高管们正在考虑将机翼总装线转移到英国,这可能动摇美国航空业百年根基。 沃尔玛的销售数据显示,低价商品销量增长12%,中高端商品下降9%。这种"消费降级"现象,说明普通家庭正在节衣缩食应对涨价。更严峻的是必需品的替代困难——87%的美国抗生素产自中国,这类刚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几乎为零。 高盛测算显示,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将收入的3.7%用于支付隐性关税成本,而富人群体仅0.9%。这种累退性,使关税成为事实上的"穷人税"。 跨国企业并未如特朗普所愿回流美国,而是加速"中国+1"战略。苹果将30%的产能转移到越南,但关键部件仍从中国进口。这种"半吊子转移",反而增加物流成本,推高iPhone售价。 更聪明的是合规规避。一些企业通过东南亚中转、轻微加工后出口美国,利用原产地规则漏洞。美国海关发现,越南对美出口激增240%中,有60%实为中国产品转口。 关税战正在改变资本流向。贝莱德基金已将23%的制造业投资转向东南亚,高盛自营部门在做空美国零售股。这种资本投票,比任何民意调查都更真实反映经济前景。 债券市场更早发出预警。垃圾债利差扩大至546基点,表明市场预期违约率上升。而这一切,发生在美联储降息刺激经济的背景下。 11月美国零售数据将揭示圣诞购物季受冲击程度,12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能被迫推出刺激政策,2026年1月总统国情咨文将定义贸易政策走向。这三个时间点,可能决定关税战命运。 特别要关注中国反制,若中国启动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美国科技企业将遭重创。 高盛报告的价值不在于揭穿谎言,而在于用数据还原了基本经济规律:关税本质是消费税,全球化不可逆转,政治口号战胜不了市场法则。当特朗普还在推特上鼓吹"关税奇迹"时,美国老百姓的购物车早已投下真实的一票。 历史将证明,没有人能靠欺骗经济规律获胜。当最后一层遮羞布被撕下时,买单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谎言的制造者。 信息来源:特朗普关税由谁买单?高盛最新分析:美国消费者将负担超五成成本 2025-10-14 08:11·财联社

0 阅读:0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