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幸了!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张某,就因为帮助邻居家收了点玉米,邻居为答谢,特意弄了点好吃的,谁都没想到,等张某和他的亲戚吃过后,悲剧却不幸发生了。 在黑龙江,有一种用玉米发酵做成的传统面食,叫“酸汤子”,在当地人的记忆里,它是家常饭桌上再普通不过的味道,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但没想到,这种朴实的食物,却成为了致命的毒药,10月12日,发生了一起悲剧,因为一碗“酸汤子”,让两个家庭陷入了绝望。 事情发生在一个村子里,当天,村民张先生和刘先生帮邻居收了一天玉米,邻居为了表示感谢,晚上特意热情款待,摆了桌饭请他们吃。 席间大家有说有笑,主人端上了自家做的“酸汤子”,张先生和刘先生尝了几口,其他人没动。 这一口下去,却成了灾难的开始,饭后没多久,两人突然感到剧烈腹痛,肚子像被火烧一样疼,紧接着出现呕吐和腹泻,排出的东西发黑。 家人见情况不对,立刻把他们送往医院,但张先生还没到医院,就已经停止了呼吸;刘先生被紧急送入重症监护室,仍在抢救。 一开始,村里的人以为是玉米面变质或受了霉菌污染,但经专业人士分析,真正的元凶是“米酵菌酸”——一种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剧毒物质。 这种毒素常见于夏秋季节,喜欢在发酵的米面类食物中滋生,酸汤子的制作过程,恰好为这种细菌提供了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 一旦污染,就会产生强烈毒性,更危险的是,这种菌类几乎无法被高温破坏,开水煮、蒸、炸都没用,人一旦中毒,没有特效药可治,死亡率极高。 这起事件发生后,张先生的家人向当地公安报警,希望尽快查清原因,公安局已介入调查,但官方表示,还需等待最终的检测结果,村干部对此事没有多谈。 类似的事情其实并非第一次发生,2020年,黑龙江鸡西市也出现过一次“酸汤子”中毒事件,当时国家卫健委曾专门发布通告,明确指出米酵菌酸的危险性,并提醒公众避免自制发酵米面类食品。 如果发酵时间太长或保存不当,就可能滋生有害细菌,甚至一些海鲜类食物,也会因为气温变化而产生毒素,比如夏季的海虹等。 这些悲剧不断提醒我们,传统食品虽然承载着乡情和回忆,但食品安全绝不能掉以轻心,过去安全的制作方法,在如今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可能已经不再可靠。 我们当然希望保留地方特色,但更要懂得防范风险,自制食品尤其要注意卫生、温度和保存时间,最好做到现做现吃。 任何需要长时间发酵、存放或反复加热的食物,都要格外谨慎,不要因为一时大意,让一顿好意的饭局变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信源:潮新闻
太不幸了!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张某,就因为帮助邻居家收了点玉米,邻居为答谢,特意弄了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0-15 10:36:39
0
阅读:182
用户12xxx54
吃这破玩意儿死了多少人了!还特么吃!不吃能死!吃了不一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