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口风越来越软,中国的对美反制,还是在凌晨准时打响 特朗普口风转软之际,中国对美精准反制准时落地 一边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对华表态从“加税100%”的强硬威胁转向“一切都会很好”的缓和暗示,一边是中国针对美方歧视性措施的反制措施于10月14日如期生效。这场“软表态”与“硬反制”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中美博弈中“以我为主、精准施策”的新态势。 特朗普“软硬切换”:从极限施压到口风缓和 特朗普近期的对华姿态呈现明显摇摆。10月10日,他还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将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100%关税,试图以“贸易脱钩”威胁逼迫中国在稀土管制等问题上让步。这一言论直接引发全球股市恐慌,美国三大股指集体大跌——市场深知,50%以上的关税已近乎贸易中断,100%关税更可能拖垮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制造业,导致数千万人失业。 面对中方的沉默以对和市场的负面反馈,特朗普仅隔两天便态度反转,发文称“不要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很好”,隐晦释放放弃加税的信号,其“大棒加胡萝卜”的传统伎俩再度落空。这种快速“软着陆”的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关键资源供应和供应链依赖的深层焦虑,也暴露了其“极限施压”策略的底气不足。 中国反制准时落地:精准直击航运领域痛点 就在特朗普口风转软的同时,中国交通运输部于10月14日正式发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反制措施如期生效,且针对性极强。此次反制源于美方4月出台的歧视性政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 中方的反制措施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覆盖范围明确,将美国拥有、运营、持股超25%或悬挂美旗的船舶纳入收费范围,仅对中国建造等特殊情况予以豁免;二是收费标准阶梯式递增,从每净吨400元逐步升至1120元,形成持续施压态势;三是执行刚性十足,未缴清费用的船舶将无法办理进出口岸手续,直接卡住航运关键环节。这一举措精准击中美国港口效率低下、依赖中国航运贸易的痛点,正如业内分析指出,最终成本将转嫁至美国消费者,加剧其通胀压力。 博弈背后:中国反制从“防守反击”到“主动塑造” 此次“软表态遇硬反制”的局面,是中美博弈格局变化的生动缩影。事实上,中方的反制早已形成“组合拳”态势:在稀土领域,10月起对先进制程芯片、AI军事用途等相关稀土材料实施“逐案审批”,甚至将境外含中国成分的物项纳入管制,彻底封堵绕道规避的可能;在科技领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公司立案调查,背后是华为海思、寒武纪等国产芯片企业形成替代矩阵的实力支撑;在航运领域,此次港口收费反制则是对美方贸易霸凌的直接回应。 从特朗普的“软硬摇摆”到中国的“精准落地”可以看出,中美博弈的主动权正在发生转移。中国的反制不再是情绪化报复,而是基于法律授权、产业优势的战略行动——稀土管控扼住高科技与军工命脉,港口反制冲击美国供应链,科技突破削弱美企垄断,每一步都精准对应美方痛点。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打法,标志着中国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塑造规则,而特朗普口风的软化,正是这种实力变化的直接体现。
特朗普的口风越来越软,中国的对美反制,还是在凌晨准时打响 特朗普口风转软之际,
友爱百香果
2025-10-14 16:58: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