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籍犹太裔学者诺曼·芬克尔斯坦教授说,“如果你回顾下哈马斯执政期间的种种举措就会发现,外交、国际法、非暴力公民抗争,它尝试了所有办法,都失败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它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看似在问哈马斯的选择,其实是在戳破很多人对加沙局势的片面认知,让人不得不去想,那些被忽略的“失败”背后藏着怎样的无奈。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哈马斯并不是一开始就放弃了谈判,单是这两年,他们就和以色列签过三次停火协议。 第一次是前年11月,双方约定停火四天,后来又延长到七天,还互相释放了一些被扣押人员。 可停火刚结束,以色列就说哈马斯先开火,立马重启了打击,协议就这么成了一张废纸。 今年1月又签了一次,分三阶段执行,结果第一阶段刚到期,以色列就违反约定再度开战,对于哈马斯最在意的全面撤军和解除封锁,根本没正面回应。 到了10月的第三次协议,分歧还是没解决,以色列不肯释放哈马斯要求的关键人物,还明说绝不允许任何巴勒斯坦组织留在加沙,这谈判从根上就没对等的基础。 外交的路走不通,哈马斯也曾寄希望于法律,去年五月,国际法院作出判决,要求以色列停止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开放口岸保证人道主义援助,还得允许调查人员进入加沙。 哈马斯当时特别欢迎这个判决,反复呼吁国际社会施压以色列执行,可结果呢?以色列压根没把判决当回事,口岸时开时关,援助物资进不去多少,所谓的调查也没了下文。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大家总说要依法办事,可当弱者拿着法律武器时,法律却成了没牙齿的老虎。 非暴力抗争的代价就更沉重了,这些年加沙人搞过“回归大游行”,成千上万的民众和平抗议封锁,想要夺回自己的土地,可迎接他们的不是对话,而是实弹和催泪瓦斯。 那些举着标语、带着孩子的普通人,没有武器,只是想讨个说法,却成了冲突中的牺牲品。 这种抗争持续了很久,国际媒体偶尔会报道,但除了几声不痛不痒的谴责,什么实际改变都没有。 这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是以色列从一开始就没给过和平解决的诚意。 芬克尔斯坦的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它指向的是一个更残酷的现实:当一个群体的生存被挤压到极致,所有和平的通道都被堵死,连法律和谈判都失去意义时,任何选择都带着绝望的底色。 哈马斯的一些行动确实造成了无辜伤亡,这一点必须明确反对,但如果只盯着这些结果,却对之前无数次失败的和平尝试视而不见,那永远也搞不懂加沙问题的根源。 芬克尔斯坦的问题,与其说是问哈马斯该怎么办,不如说是问那些掌握着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国家,到底愿不愿意给和平一个真正的机会。 毕竟,没有人生来就想选择对抗,只是当所有路都被堵死时,反抗就成了最后的本能。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停火第二阶段会谈启动 以色列袭击加沙城东部》
才刚刚说好不打,哈马斯就派出7000人重返加沙街头,还换了五个新“省长”,结果刚
【10评论】【4点赞】
用户10xxx95
每次停火都是哈马斯违反协议!
时代
你选择了敌对,就要承受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