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联储对外宣布了! 10月14日,鲍尔森在讲话中重申了美联储将竭尽全力控制通胀的决心,并表示如果通胀“飙升”将采取行动。鲍尔森还强调实现2%的通胀率目标“长期以来一直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 鲍尔森此番表态与美联储其他官员形成鲜明对比。 美联储理事巴尔、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等偏鹰派官员认为,当前物价仍在过快上涨,通胀可能要到2027年底才能回归目标,在进一步降息上应保持谨慎;但鲍尔森却明确支持今年再降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即便7月美国PCE通胀仍有2.6%,且货币政策评估需忽略关税带来的短期物价上涨影响。 这种分歧令市场一时间搞不清美联储现在到底是“鹰派”还是“鸽派”。 美股对此反应积极,纳指收涨超2%,标普500涨超1.5%,均创四个半月最大日涨幅,科技股和中概股领涨;美债市场在10月11日曾因降息预期出现大涨,短端收益率下跌,但10月14日当天美债休市,暂无直接反应数据。 对于普通美国人而言,他们现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房贷高企、食品价格不断上涨,而工资增长却赶不上价格上涨的速度。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也提到,消费者正在耗尽超额储蓄,且一直应对着更高的物价水平。 虽然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人的消费支出在上升,但鲍尔森指出,支撑消费的基础相对狭窄,主要依赖高收入家庭支出,且一定程度上受股市上涨带动,并非实际收入上升推动。 另一方面,经过此前加息,美联储目前的基准利率已降至4.00%-4.25%,缩表仍在继续,每月国债赎回上限50亿美元、房屋抵押债券赎回上限350亿美元。 因此鲍尔森面临的直接压力是如何平衡政策——既要推动通胀回归目标,又要应对劳动力市场动能减弱、经济增长基础狭窄的问题,避免经济下滑。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俄乌冲突、中东地区地缘冲突、贸易壁垒不断增加等都在推高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另外,人工智能这一新的生产要素也可能在短期内推高物价,而不是像美联储等目前所认为的那样从长期看会降低物价。 不得不说的是,美联储目前的应对空间已十分有限,19位官员中,7位预计今年不再降息,9位支持再降两次,分歧极为罕见,利率调整需高度依赖数据,缩表也需要谨慎行事。 我觉得美联储这分歧挺真实的,一边想降息稳经济,一边怕通胀反复不敢动,本质就是顾此失彼。 而且股市涨了不代表老百姓日子好过,房贷、菜价都在涨,工资却跟不上,数据看着好看其实很虚。 现在全球事儿又多,美联储手里能用的招也少,真该多看看普通人的真实处境,别光盯着长期目标和冰冷数据。 读者朋友你们怎么看?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美联储官宣:2025年10月28~29议息会议后公布降息,25个基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