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听说过,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的“280匹”君子协定的故事?
时间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汽车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加上当时日本正处于经济泡沫期,消费市场活跃,民众购买大马力车型的能力和意愿都较强,车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车辆马力,也诞生了以日产GT-R,丰田Supra,本田NSX等神级跑车。
除了高级跑车,一般的车辆,马力也在不断提升,而价格也越来越便宜,许多驾驶经验不足的新手司机,借着这个东风,都能够买到大马力车型,但他们难以驾驭如此强劲的动力,导致交通事故死者数量急剧增加,1988年,日本交通事故死亡率突破万人,这是在被称为“第一次交通战争”的1959-1962年代交通混乱时期后再次破万,引发了社会恐慌。
和1959年因为车辆飙升,交通设施落后导致的交通意外飙升的“第一次交通战争”不同,80年代后期的这次混乱,是因为大马力车辆增多,出现了暴走族群体,地下飞车党,黑市赛车等问题导致,被社会学家比喻成“第二次交通战争”。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日本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约谈车企,还有立法部门,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车企能控制车辆马力,以减少事故发生,也避免车厂直接的非理性马力竞争,在燃油车时代,这会耗费巨大得多的研发成本,这也耗费了社会生产资源。
最终,日本各大车厂间,商量出一个“280匹”的马力上限,再配合更早期就确定的180-190km/h的极速限制,让哪怕最凶猛的日本车,马力和速度,都被封印,做出来一个对社会期望的妥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协定,并不是官方强制,而是官方约谈车企后,由车企自己协议制定的“江湖规矩”,当然,这绝不车厂良心发现,而是各家车企为了避免政府出台更严格、更具强制性的监管措施,限制了技术和企业的发展,不如抢先一步,“自愿”达成一个马力限制的协定,归根到底,就是大家都有共识——别闹了,把事情搞砸了,这样大家都捞不到好处。
该协定,在2004年后,陆续被突破了,但哪怕解除了封印,日本也没有再出现严重的交通问题。这是因为协议生效的那些时间,无论是交通法规,民众教育,警方执法等等维度,都比80年代成熟,车厂也意识到这种盲目的马力竞争,并没有太大的商业或社会价值,280匹的君子协议,为健康的交通文化成长争取了时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是否有借鉴的空间?无论是对马力,性能,速度的疯狂追逐,还是辅助驾驶边界的探索,中国汽车工业,汽车市场,正处于最美好的发展时代,高速发展期间,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技术本没有对错,喜欢开快车,追求大马力的车迷也没有错,任何一个不开车,只是坐车,或者只是在路边散步的人更没有错,我相信,潜意识中,大家都期待有一个合适的规矩,一个可以让行业健康进步,大家开心,社会安全的规矩。
作为行业一份子,我渴望这条发展之路可以越走越宽,而更多不是汽车行业的人,甚至是根本不开车的普通市民,他,她,TA们,所有人都不希望科技果实变质,成为误伤社会秩序的恶果。
Cu
所以,你想放什么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