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13日)发文写道:“别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中国不希望陷入经济大萧条,我也不希望。美国想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它!” 这段话瞬间引发热议——前几天还要限制对我们出口飞机零件,昨天刚刚摆出对华发起贸易战的阵仗,对华增加100%关税的新闻还在热点中,一天的时间都不到,社交媒体上突然展现“友好姿态”,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直到看到美国副总统万斯的言论和美国战争部部长赫格塞斯的任务,才从中嗅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气息: 万斯——“如果中方理性行事,美方愿意在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中采取理性行动……” 赫格塞斯——动用所有资金在10月15日为美军士兵发工资, 此前传出停发美军士兵工资的新闻,而很多美军家属已经在靠领救助,来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 原来不是中国要不要应对美国贸易战的问题,而是美国已经没有在关税上做文章的本钱了,当美国处于政府停摆、军队工资停发的状态,特朗普需要的是来自中国的帮助,而不是双方之间进行对抗,前面的种种异常举动,不过是为了接下来谈合作,放的几个烟雾弹罢了! 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确实谁都承受不起“脱钩”的代价!但“帮助”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而非单边施压。 比如近期美国对华芯片限制升级、对华软件出口限制升级、对华飞机零件出口限制升级、在亚太地区加强军事部署等动作,显然与“不想伤害”的说法矛盾。 中方曾多次强调,中美关系应基于平等互利,而非“谁帮助谁”的居高临下,这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 有美国网友调侃:“特朗普是不是忘了自己前面怎么骂中国的?” 中国网友则玩起梗:“建议先解除关税限制再谈帮忙!” “这话说的,仿佛贸易战是上辈子的事。” 更多人保持警惕:政治人物的口头承诺,往往伴随后续行动的反转。 毕竟,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世人皆知,他的善变已经到了人所共知的地步,突然的“友好”可能只是新一轮博弈的开端。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无疑为最近的中美关系增添了一丝戏剧性,但真正关键的是实际行动。 若美国真想“帮助”,或者向中方是“寻求帮助”,或许该从取消单边制裁、停止科技围堵做起。 对中国而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独立自主、继续扩大开放才是硬道理,毕竟,经济规律不分意识形态,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 至于特朗普的“暖心喊话”,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几天之内,反反复复的宣读不同的内容,真中尚有三分假,假中还带七分真,一切还是先看美方的实际行动再做决断不迟!
中方拒绝美方电话后,特朗普突然像变了个人,对华措辞不再强硬还没等美国那边的咖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