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国内文科生都是什么样的,你就知道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缩减文科了! 这话里的火气,藏着不少人对文科的失望——最近几年,高校缩招、舆论吐槽,文科像被贴了“没用”标签 原博主说的“大师”,挂着“文化学者”“教育顾问”头衔,讲座里骂我们拿不到诺奖是“没创造性”,还说“创造性天生,中国人不如老外” 评论区炸了——有人翻出屠呦呦、莫言的诺奖证书,问“这不是中国的创造性?” 先不说诺奖的西方视角,单说创造性——心理学早有结论,创造性是“知识+训练”的结果: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读了上千本中医古籍;莫言写《红高粱》,扎根山东农村几十年 再看文科缩减真相:教育部2024年统计,部分高校缩招文科是因为“就业对口率低”——2023届文科就业率比理工科低8个百分点,但这是专业设置脱节,比如很多高校还在教“西方文论”,没开“中国文化传播”实操课 为什么有人把诺奖当创造性唯一标准? ① 诺奖评委多是西方人,评选倾向西方价值观,比如文学奖更看重“批判现实”,中国乡土文学常被忽视; ② 有人把创造性等同于“标新立异”,忘了创造性是“解决问题”——东风5C保家卫国,是工程师的创造性;《流浪地球》火遍全球,是编剧的创造性; ③ 有人混淆“文科”和“文人”——文科是学科,文人是个体,不能因为几个“大师”否定整个文科 文科的作用,从来不是拿诺奖,是守人心——疫情期间,写“方舱日记”的记者,用文字凝聚人心;讲“中国通史”的学者,用历史唤醒民族认同 可现在有些文科教育走偏了:教材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加了西方“个性解放”;老师上课只讲“西方民主”,不提“中国协商民主”优势 结果学生读了四年文科,没学会家国情怀,反而觉得“外国月亮更圆” 有网友说“从来遇到危难都是大部分文人跪下,大部分武官战死”,这话有点以偏概全——抗战时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都是文人骨气;但也有文人当“软骨头”,比如帮日本人宣传的“文化汉奸” 我觉得,文科不是没用,是被用坏了。我们需要的是“懂中国的文科”——教学生读《论语》,是学“己欲立而立人”的格局;教学生写新闻,是学“为天地立心”的责任。那些崇洋媚外的“大师”,才是该被骂的 你觉得文科该怎么改?是加家国情怀课,还是调整专业设置?
文科生无用?复旦中文系毕业生的去向公布,看完有点不符大众预期。复旦大学中文系是
【15评论】【23点赞】
繁星
支持作者!看看现在在国际上大火的高志凯老师,还说文科没用?只是有胸怀知识胆识和睿智的人太少!
用户10xxx04
不管什么科,出真正的人才多就是好科,少就压缩,多就扩大。没毛病。
49xxx77
断掉外国NGO的资金就可以,公知立刻抱头鼠窜。
用户33xxx54
莫言老公知,充当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打手而已!
蓝色经典 回复 10-12 14:21
不然凭什么欧洲白皮能给他发诺奖?
行者无涯
文科非常有用!但国内的文科实在是一言难尽!
凡星伴月 回复 10-12 16:10
给我一个吻
文科需要的真正服务于中国的文科!而不是烂七八糟的玩意
kuyiza
一大批中国的文人已经沦为西方的走狗,甚至自带狗粮的那种
山高人为峰
文科需要的人,不需要多,需要精。文科过多,越多社会越乱。比如公知越多,乱象越多。律师越多,道德底线越低
Mr幽灵
莫言那个麻烦不要拿到台面上来
磐石Q
西方都是“伪民主”,连个免费公厕都建不起来,能做什么主…[敲打][滑稽笑]
白发三千丈
社科人文领域多混混,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又大又壮
文科最吃天赋。文科生那么多,历史上留名的没几个。所以没天赋的,还是不要乱入
喷子
管你文科理科,能搞钱就是好科
驻倭华军 回复 10-12 16:14
搞钱要有底线。如果说打你就可以被人打赏,那是不是就是好的对的?
雕刻时光
大学里的老师崇洋媚外,教出来的学生多是垃圾,为了私利当汉奸卖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