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机密遭泄!中国稀土还“希罕”吗?副总经理叛国被判重刑,网友怒了:内奸何时休? 稀土战争,你以为是在矿山里挖土? 那格局可就小了。 真正的战场,早就悄悄转移到了看不见的地方。 南方某稀土公司副总经理成某,是一个典型的叛国者。 起初,他只是在商业往来中接触境外人员,偶尔泄露一些招标信息以试探水温。 可一旦尝到利益的甜头,他便一步步滑向深渊,将国家机密变成了自己手中的“筹码”。 最终,他将七项机密级国家秘密换取了巨额报酬,完全不顾对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的损害。 法院审理后认定,成某触犯了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和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并没收个人财产、罚金到位。法律的制裁虽然及时,但已无法弥补国家因此造成的损失。 专家分析,成某手中的数百万元非法所得背后,潜在损失可能高达数千亿人民币,更直接导致我国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落后5至8年。 这已不仅仅是贪财的问题,而是直接动摇了国家战略产业的根基。 令人警醒的是,这类事件并非个案。某985高校的一位教授,竟将稀土永磁材料研究数据伪装成“健身食谱”,通过APP偷偷传输到境外,导致三项核心专利流失。 还有一些人以“参加国际会议”为借口,留在海外实验室不归;某些企业甚至被发现偷偷向境外发送敏感数据。 像这样“蚂蚁搬家式”的窃密行为,从未真正停止过,只是形式更隐蔽,危害更深远。 这件事提醒我们,保护国家科技成果,不仅靠法律制裁,更需要制度完善、监管到位,以及企业和科研人员的高度自律。 任何一次小小的疏忽,都可能被境外势力利用,换来无法估量的战略损失。 从今年4月开始,国家对钐、钆、铽等七种中重稀土实行出口许可制度管理,不再是单纯靠企业自觉。与此同时,新的总量控制政策也全面落地,不仅管开采量,连进口矿都纳入监管,从开采到冶炼,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严格控制。 在技术层面,监管的手段更像“天罗地网”。以核心产区江西赣州为例,每一份工艺文件都被区块链系统赋予唯一数字身份,信息全程可追溯,任何擅自改动都会留下痕迹。 国家稀土技术研究院甚至开发了AI工艺自毁系统:一旦有人尝试非法拆解设备,核心数据就会立即销毁,留下的只是一堆无法利用的废铁。 海关也更新了设备,新型扫描仪能在三秒钟内检测出电子设备里隐藏的违规内容。 当然,国外对手也没有闲着。他们试图将中国的稀土运到泰国、墨西哥等地,通过伪装成当地产品再出口到美国,以规避管制。但在这场攻防较量中,中国显然已抢占先机。 实际上,稀土争夺战的焦点早已从地下矿石转向数据和技术本身。 谁能掌握生产工艺、保护核心信息,谁就握住了未来产业的战略高地。 严格的监管、智能化的监控以及技术防护手段,让这场无声的较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还远远没有结束。 信源:央视网——国家安全部:境外公司收买境内高管,窃取我稀土领域国家秘密)
中国稀土机密遭泄!中国稀土还“希罕”吗?副总经理叛国被判重刑,网友怒了:内奸何时
文史小将
2025-10-12 00:33:06
0
阅读:383
林伯伯
必死刑
杜国桢
叛国行为,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