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对博士新人的婚礼刷屏全网,没有婚纱、婚车,连司仪都是临时拉来的大三表弟,堪称“最寒酸婚礼”。新娘一句“这个家庭培养一个研究生不容易”,让无数网友破防。这场没有排场却满是真诚的婚礼,不仅颠覆了大众对“婚礼标配”的认知,更引发了关于爱情、婚姻与物质的深度讨论,背后还藏着值得关注的法律小知识。 一、博士婚礼太“寒酸”!没有婚纱婚车,表弟临时救场当司仪 最近河北一对博士新人的婚礼,直接把“简约婚礼”送上了热搜,不是因为多豪华,而是“寒酸”得让人眼前一亮! 新郎是河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爸妈一辈子在地里刨食,硬生生把儿子供成了博士生,其中的苦累不用多说。新娘是湖南姑娘,不仅学历高,人还特别通情达理。知道新郎家的情况后,她主动提出:“婚礼就是个形式,别花那冤枉钱,省下来好好过日子才实在!” 结婚当天的场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没有挂满气球的豪华场地,就院子里贴了几张大红喜字;没有动辄几十万的婚车车队,新娘就穿着一件红色大衣,安安静静站在新郎身边;连双方父母的“高堂座”,都是4张普通的红色塑料凳。 亲戚们看着实在不忍心,临时把正在读大三的表弟拉过来当司仪。表弟紧张得声音都发颤,却还是硬着头皮喊出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可就是这样简单到极致的仪式,新郎爸妈坐在塑料凳上笑得合不拢嘴,新娘大大方方喊“爸妈”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没有婚纱的浪漫,没有婚车的排面,甚至连像样的司仪都没有,可这场婚礼却比很多豪华婚礼更让人动容——因为处处都是真心,没有一点虚头巴脑的东西。 二、婚礼简办不仅暖心,还藏着这些法律知识点 可能有人觉得“婚礼简不简办是私事”,但这里面其实藏着不少法律小常识,尤其是涉及到婚姻和财产,咱们必须搞清楚! (一)婚礼再简单,没领结婚证也不算“夫妻” 首先要明确一点:不管婚礼办得多隆重,或者多简约,只有领了结婚证,才算法律上的夫妻。《民法典》第1049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 这对博士新人虽然婚礼简单,但只要领了证,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夫妻。反过来讲,哪怕有人办了百万婚礼,没领证也只是“同居关系”,不算真正的夫妻,后续要是闹矛盾,财产分割、抚养权等问题都会更麻烦。所以说,婚礼是仪式,领证才是关键,千万别搞反了! (二)婚礼花费谁来出?法律没规定,但要提前商量 很多情侣因为“婚礼谁出钱”“彩礼给多少”闹掰,其实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婚礼必须由男方出钱”,也没有规定“彩礼是标配”。 《民法典》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也就是说,不能把婚礼当成“交易”,漫天要价要彩礼、要豪车婚房。这对新人主动简办婚礼,省下的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婚后共同使用),既避免了经济压力,也减少了因为“花钱”产生的矛盾,其实是特别明智的做法。 (三)“简办婚礼”的财产,离婚时怎么分? 如果后续夫妻双方感情出现问题,婚礼相关的财产该怎么分?比如男方为婚礼花的钱、女方的嫁妆等。 根据《民法典》第1087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法院根据财产具体情况判决。简单来说: 如果婚礼花费是用夫妻共同财产支付的,一般按共同财产分割; 如果是一方婚前个人财产(比如男方婚前自己攒的钱办婚礼),那通常属于个人财产; 女方的嫁妆如果是婚前父母给的,属于个人财产;如果是婚后给的,没有特别说明的话,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这对博士新人简办婚礼,本身花费不多,后续就算涉及财产分割,也能减少很多麻烦,从法律层面看,也是降低了婚姻中的“财产风险”。 三、网友吵翻了!高学历新娘的选择,到底打了谁的脸? 这场“寒酸婚礼”一火,网友们直接分成几派,讨论得热火朝天,观点特别鲜明: 点赞羡慕派:“这才是嫁给爱情的样子!新娘太懂事了,知道心疼婆家,不搞那些虚排场,这样的婚姻才能长久!” 理性思考派:“支持简办婚礼,但不赞同‘高学历就该懂事’的说法。不管学历高低,婚礼简不简办都该是双方自愿的,不能道德绑架女方‘必须省’,也不能逼男方‘必须铺张’。” 担忧提醒派:“新娘是远嫁湖南到河北,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别因为一时懂事,让自己受委屈。希望新郎能记住今天的不易,一辈子对新娘好!” 也有少数网友持不同意见:“婚礼一辈子就一次,太寒酸了会留下遗憾吧?适当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不一定豪华,但至少要像样点。” 结论:婚礼的意义,从来不是排场有多大 这场博士婚礼之所以能火,不是因为“寒酸”,而是因为它戳中了很多人对婚姻的期待——爱情本该是两个人的事,不该被彩礼、排场、面子绑架。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这场“寒酸婚礼”遗憾吗?如果是你,会选择简办婚礼还是风风光光办一场?你认为“仪式感”和“过日子”哪个更重要?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河北一对博士新人的婚礼刷屏全网,没有婚纱、婚车,连司仪都是临时拉来的大三表弟,堪
笔尖下说法
2025-10-11 18:01:28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