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息! 巴西政府突然出手! 10月9日,巴西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耐火材料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消息,乍看是常规的贸易保护动作,实则藏着这个南美大国在经济转型中难以调和的内部矛盾。 这份调查覆盖了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的贸易数据,损害调查更是拉长到2019年,这种时间线的设计,与其说是为了坐实“倾销”指控,不如说是给国内制造业的困境找一个外部归因。 很少有人注意到,巴西的反倾销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国内不同产业阵营角力的结果。 过去三十年里,巴西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里,反倾销就占了95%以上,差不多每年得有四五起,但发起者几乎全是机电、化工这些进口竞争部门。 这些部门长期面临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总想靠关税把对手挡在门外,巴西冶金工会主席卡洛斯之前就公开抱怨,本土工厂“开一天亏一天”。 可另一边,农牧、采矿这些靠出口吃饭的部门却极力反对,因为他们的大豆、牛肉有一大半都要卖到中国,生怕贸易摩擦影响自己的生意。 这种内部分裂,让卢拉政府陷入了两难——既要稳住制造业的选票基本盘,又不敢得罪靠对华出口赚钱的支柱产业。 更耐人寻味的是,巴西这次反倾销的对象,恰好戳中了其自身产业布局的矛盾点。耐火材料生产离不开镁砂这种关键原料,而巴西最近正野心勃勃地想当全球镁砂供应巨头。 奥镁集团在巴西巴伊亚州的工厂已经投产了200米长的回转窑,年产能能到15万吨,还号称有世界上纯度最高的镁砂矿床,要给全球市场提供“稳定选项”。 可讽刺的是,巴西自己的耐火材料企业80%的原料还得靠进口,其中一半多来自中国。 也就是说,巴西一边想靠卖镁砂赚钱,一边又要给用中国原料造的耐火材料加税,最后很可能是本土企业得花更多钱买原料,反而推高自己的生产成本。 这种“左手想赚钱、右手要筑墙”的操作,连网友都看明白了:“这不是保护产业,是给自己添堵。” 巴西的调查策略里,还藏着不太光彩的小算盘。按照WTO规则,反倾销调查得用出口国的实际成本算价格,但巴西一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次又像之前对光缆调查那样,找了墨西哥当“替代国”。 墨西哥的人力成本比中国高不少,用它的价格当参考,很容易就算出中国产品“低价倾销”,这种算法本身就不公平。 2016年巴西对中国玻璃餐具征税,税率是阿根廷企业的11倍,就是这么来的。 另外,这种手法在2019年光伏案里用过一次,当时虽然把中国光伏出口打下去62%,但巴西自己的光伏产业也没起来,反而因为组件涨价拖慢了清洁能源转型,最后还是得偷偷放宽限制。 对比巴西的纠结,中国耐火材料企业的竞争力早就不是靠低价,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 郑州有家企业研发的智能铁水沟技术,能把高炉设备的寿命从两个月延长到四个多月,还能减少碳排放,不光国内钢厂在用,印尼的企业用了之后一年能多赚300万美元。 山东的工厂更厉害,用AI控制窑炉,能耗降了近三成,碳足迹少了四成,这正是现在全球钢铁企业转型最需要的技术。 而且中国企业早就不是只卖产品了,在越南设服务基地,派工程师常驻做定制方案,这种“技术+服务”的模式,根本不是关税能挡得住的。 对此,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手段也在升级,不再只是被动应诉。上海搞的跨境贸易再融资试点里,用区块链把提单、保单这些单据都上了链,银行能实时核验,企业上午上传单据,下午就能拿到钱,不光效率快了,这些上链的数据还能作为反倾销调查的证据,想造假都难。 这种“技术赋能合规”的玩法,让巴西想靠模糊数据指控倾销的难度大了不少。加上2024年中塞自贸协定生效后,耐火材料能逐步降税到零,中国企业的出口渠道越来越多,巴西的调查能造成的影响其实很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国内的外资企业其实早就看穿了这种保护主义的弊端。今年3月,全球耐火材料巨头品川集团花了1.8亿美元收购了巴西的Reframax公司60%的股权,就是看中了南美市场的潜力。 外资愿意来投资,靠的是全球产业链的协同,而不是关税保护出来的温室环境。巴西本土企业要是真有竞争力,根本不用靠政府出面设壁垒,反倒是这种保护会让企业失去升级的动力,陷入“越保护越落后”的循环。 其实巴西不是没有更好的选择,2024年中巴签的产能合作备忘录里,本来就有耐火材料技术转让的条款,巴西企业能低价拿到中国的专利,中国能稳定拿到原料,这是双赢的路。 可现在非要走反倾销的老路,不光会让这条路变坎坷,还可能得罪那些靠对华出口吃饭的农牧、采矿部门。 毕竟今年头两个月,巴西对华贸易已经倒差了32亿美元,这是近十年最多的一次,再折腾下去,只会让自己的经济压力更大。 信息:巴西对华耐火材料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5-10-09 16:11·界面快讯
中国帮出了个白眼狼!沙特阿拉伯宣布了10月9日,沙特阿拉伯外贸总局一纸公告,
【284评论】【19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