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资深评论员谢寒冰呼吁说:大陆不要再给台湾让利了,你即便让利,台湾人也不会感激

寻觅往昔风华 2025-10-11 11:20:21

台湾资深评论员谢寒冰呼吁说:大陆不要再给台湾让利了,你即便让利,台湾人也不会感激,反而仍觉得大陆是在求他们。   过去二十多年,大陆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开放市场、降低关税、简化通关,从农渔产品到半导体零部件,再到文创商品,都一路开绿灯,2010年签署的ECFA,让上百种台产商品享受关税优惠,许多台湾企业借此迅速壮大,台积电、联发科、大立光的大陆出货比重都高达五六成,但政策背后的初衷——经济融合带动心理认同——并没有如愿出现。   2024年6月,大陆中止了ECFA下134项台产商品的优惠关税,此前已停止12项,这被视作“让利时代”的转折点,谢寒冰的这番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传开来,经济甜头没换来善意,大陆社会开始反思:是不是该改变策略?你怎么看,是不是该让台湾尝点“真成本”?   过去两岸经贸关系的逻辑,是“大市场换民心”,但现实有些刺眼:大陆让利的幅度越大,台湾社会对大陆的政治距离似乎越远,选举结果一次次验证了这种错位,谢寒冰、蔡正元等人提出的主张,说到底,是对过去策略的一种修正思路——让利不再是单向度的,而要讲条件、讲对等。   经济合作要基于规则,而不是情感绑架,其实这并非情绪化的转向,而是一次理性重构,过去二十年,台湾享受红利,却在政治上不断“切割”;这种“不对称的获益”让大陆社会的耐心逐渐耗尽,现在的调整,是要让对方意识到,没有成本的利益,最终只会被误解成软弱。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调整都有代价,大陆若收回优惠,短期内台湾产业确实会被冲击,但供应链的部分调整也可能波及大陆自身,问题的关键不在“要不要让”,而在“怎么让”。   精确到产业,精准到对象,对等互惠才是更高层次的策略,比如可继续开放真正有互补价值的科技与制造合作,但对那些借市场牟利、同时散播对立言论的企业,就不该再提供便利,善意要有方向,政策要有节奏。   两岸关系像是一场长期的经济博弈,过去大陆以温情推动,但温情被误读成依赖,如今开始用市场规律说话,也许更符合国际现实,经济本该互惠,而不是单方“施舍”,让利不是错,错在让利没有条件,谢寒冰的话,是警钟,也是一种清算,大陆不是要关门,而是要让对方知道,合作不是义务,而是选择,真正的尊重,来自平衡的力量。   利益能换到依赖,却换不到信任,时代变了,大陆的温度需要制度去表达,而不是一味地让,让利要讲章法,合作要讲分寸,情感要靠现实支撑,谁懂规则,谁就握有未来的主动权,你觉得,大陆该怎样调整对台经济政策,才能既维护自身利益,又让对方学会尊重?   参考资料:闽南网——大陆中止134项ECFA关税减让 谢寒冰:台湾自己决定自己承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寻觅往昔风华

寻觅往昔风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