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印度商工部宣布正式对咱中国的太阳能封装材料,也就是POE膜和EPE膜

凌余阵兮 2025-10-11 11:18:51

10月9日,印度商工部宣布正式对咱中国的太阳能封装材料,也就是POE膜和EPE膜,启动反倾销调查。   这事儿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有苗头在,毕竟最近几年,中国太阳能产业链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封装材料这块,不管是产能还是技术成熟度,都已经站到了靠前的位置。 这次牵头告状的是印度本土企业RenewSys India,这公司可不是头一回干这种事,早在2018年就告过中国的EVA塑料片,逼得印度政府征了五年反倾销税,2023年到期又续上了,现在又盯着POE和EPE下手,说白了就是自己做不出便宜又好用的货,见中国产品卖得好就眼红。 这次调查期要拖18到21个月,倾销调查看2024年4月到2025年3月的数据,损害调查更是翻出前三年的老账,摆明了是想找“证据”凑数,把保护本土产业的架子搭起来。 咱中国的太阳能封装材料能站稳脚跟,靠的可不是低价倾销,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实力,POE膜和EPE膜是光伏组件的“保护层”,粘电池片、防腐蚀全靠它,直接关系到组件能用十几年还是几十年。 这些年国内企业早就把技术磨透了,赛伍技术、东方日升这些厂家,从原料配方到生产设备都能自己搞定,2024年光POE胶膜就出口了6.8亿平方米,同比涨了18%,对印度的出口增长更显眼,赛伍技术还跟印度头部组件厂有合作,这都是人家主动找上门的,因为咱的货又好又靠谱。 再说成本,中国产品卖得实惠是因为产业链完整,不是故意压价,从上游的乙烯原料,到中游的膜片生产,再到下游的组件配套,咱是一条龙服务,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降下来。 2024年POE胶膜出口才4.2万吨,2025年预计能涨到5.1万吨,越生产越熟练,成本压得越低,这是正常的市场规律。 印度本土企业呢?产能小不说,好多设备和原料还得进口,造出来的膜片不仅价格高,寿命还比中国的短两三年,根本没法比,这能怪中国产品太能打吗? 印度盯着中国太阳能产品下手也不是头一回了,早就是惯犯,2024年9月刚对中国光伏组件启动反倾销调查,2025年9月底就出了结果,虽然晶科、天合这些配合调查的企业拿到了0税率,但其他企业得交23%甚至30%的税。 现在刚裁完组件,转头就查封装材料,明显是连环招,想从产业链上游卡中国企业的脖子,可他们忘了,全球POE货源除了北美,主要就靠中国供应,印度想找替代货源,要么找韩国、泰国的,价格比中国高20%以上,要么就得自己慢慢搞研发,没个三五年根本起不来。 最讽刺的是,印度自己正拼命搞新能源,2030年光伏装机目标定得老高,可偏偏跟最靠谱的供应商过不去。 光伏组件里封装材料占成本的15%左右,要是真给中国POE膜加税,印度的组件厂成本立马涨上去,最后要么自己扛着少赚钱,要么把价格转嫁给电站项目,拖慢整个新能源建设。 之前印度对EVA膜征税,就有本土组件厂抱怨成本涨了10%,现在再查POE和EPE,等于给自己的光伏产业套枷锁,这操作真是短视到家。 有人可能担心中国企业受影响,其实真不用太慌,印度不是咱唯一的市场,2024年中国POE胶膜主要出口东南亚、欧洲和南美,对印度的出口占比不算最高,就算暂时受影响,转头就能把货卖到西班牙、巴西这些地方,东方日升2024年在西班牙的销售额就涨了28%,市场有的是。 而且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早就有经验了,之前组件调查里74家中国企业都配合问卷,最后不少企业拿到了低税率,只要咱的生产流程合规、价格透明,印度想栽赃“倾销”也没那么容易。 印度这背后的心思说白了就是保护主义,怕本土产业被中国挤垮,可市场经济讲究的是优胜劣汰,自己技术不行、成本下不来,不琢磨着怎么改进,反倒靠政府搞贸易壁垒,这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之前印度对合金钢盘条也搞过反倾销,说是中国产品压价,可实际上是本土企业产能利用率低、管理落后,就算把中国货挡出去,自己也接不住市场需求。 这次封装材料的事也是一个道理,真把中国货拒了,印度本土企业也造不出足够的膜片,最后还是得高价进口,吃亏的还是自己。 所以说,印度搞反倾销调查看着来势汹汹,其实是虚张声势,本质是本土产业没竞争力的无奈之举。 中国太阳能产业链的优势是十几年攒下来的,不是靠一时的低价,就算印度折腾一阵,也改变不了咱技术强、产能足的基本面。 倒是印度自己得想清楚,真要跟中国的优质材料过不去,最后拖慢的是自己的新能源进度,这笔账可不划算。

0 阅读:0
凌余阵兮

凌余阵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