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5000土匪将解放军包围了起来,意外的是:匪首因听错哨兵一个字

青衫栀幽音 2025-10-10 17:58:35

1950年的一天,5000土匪将解放军包围了起来,意外的是:匪首因听错哨兵一个字,居然让我军成功以少胜多,取得大胜!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当时的补郎,地形险要,山高林密,处于织金、普定、安顺、平坝等县的交界地带,这样的地理环境,成为了土匪的乐园,也成为解放军剿匪的天然障碍,土匪头子李名山,依托这片复杂的山林,一手操控着五六千人的武装队伍,这股队伍杂牌林立,有残留国民党部队的老兵,也有地方土匪头目的死忠,更有地方恶霸的势力,李名山不仅熟知山川地势,更善于收拢人心、联合外援,在他背后,是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各种阴谋和力量,新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秩序尚未稳固,正是李名山等土匪势力疯狂扩张的温床。   面对这样的对手,解放军没有丝毫懈怠,146团迅速响应号召,组建了武装工作队,作战参谋贺兰皋带队,配合地方自卫队进驻补郎,初来乍到,贺兰皋等人面临重重困难,敌众我寡,情报有限,兵员不足,后勤不畅,补郎周边的小道、密林、山岗上时不时有土匪活动的身影,解放军队伍必须随时应对突如其来的袭击和地形上的不利条件。   为探明敌情,贺兰皋带领队伍频繁走访山村,依靠群众提供线索,武工队深入民间,收集关于土匪活动的情报,各地群众与解放军形成了默契配合,正是这种军民合作,为即将到来的关键战役打下了基础,贺兰皋根据收集到的情报,得知李名山在黑土马场召集各路土匪头目密谋联手,他当机立断,组织8连兵力,准备夜袭碉堡。   这一战虽未彻底解决土匪首脑,但成功扰乱了敌人的部署,李名山恼羞成怒,立即召集各路人马,五千余众迅速朝补郎区政府包围而来,彼时146团主力3营临时调离,补郎区政府防守力量锐减,仅剩百余武装工作队员和少量地方自卫队员,与土匪人数相比,力量对比悬殊。   在敌人压境之际,贺兰皋立即组织兵力,分守要点,部分人马抢占背后高地,策应正面防线,解放军队伍以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展开防守,土匪方面调集兵力猛攻,进攻一次次被解放军击退,山头、壕沟、高地间,短兵相接,战局一度陷入胶着。   随着时间推移,解放军队伍逐渐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连续的激战导致正面部队伤亡较大,弹药供应日益紧张,通讯联络也面临极大压力,对面的李名山认为胜券在握,意图趁乱一举歼灭守军,然而,局势在最危急的时刻出现了转机。   南面窝子寨方向,146团轮训队听到补郎方向激烈的枪炮声,果断集结,火速驰援,援军乘三艘木船,冒着河流急湍,朝着被围的补郎区进发,途中遭遇土匪岗哨严密监视,但这支队伍依然坚定推进。   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发生在援军靠近的瞬间,土匪岗哨发现有三船人渡河,立即向后方传递信息,消息在多级传达中,出现了关键的失误,某一道岗哨的传声变了调,“三船”变成了“三团”,李名山得到的情报,是解放军大部队三个团正向补郎靠拢。   这时候的李名山,其实已对补郎围攻心生顾虑,多轮猛攻未能攻下阵地,己方伤亡惨重,士气逐渐低落,误以为解放军三个团大部队已近在咫尺,李名山立即下令撤退,土匪队伍本就乌合之众,战斗意志并不坚定,撤退命令一下,溃不成军,很多土匪甚至来不及收拾武器,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解放军援军抓住时机,趁土匪慌乱发起火炮打击,逃亡途中的土匪遭到毁灭性打击,补郎战局自此彻底逆转,贺兰皋带领守军发起反击,战士们乘胜追击,缴获大量武器,俘获众多土匪,几天后,李名山逃入四方洞老巢,依然未能幸免,经过连续围剿,最终走投无路,带残部投降,李名山一手策动的补郎土匪,宣告覆灭。   补郎剿匪的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反败为胜,更是新政权立足山区、巩固政权的标志,战后,146团继续扩大战果,追剿残敌,加强地方组织建设,当地群众积极配合,协助清理战场,参与社会恢复,普定县的社会秩序逐步稳定,政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信息来源:【普定红色记忆】补郎战斗记

0 阅读:0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