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美联储“三号人物”威廉姆斯对外放话,说通胀没以前那么吓人了,正在慢慢往2%的目标靠拢,还声称利率该回到“中性水平”。 市场仿佛嗅到了某种信号。可现实总比表态复杂得多——美联储内部此刻正裂开一道深刻的鸿沟。一边是威廉姆斯们强调“就业下行风险”,支持今年继续降息;另一边却有官员警惕通胀可能“直到2028年都维持在目标之上”,坚决反对进一步放松。 看看数据吧!政府停摆让非农就业报告“消失”在黑暗里,官员们几乎要摸着黑做决策。但“小非农”ADP就业数据已暴露出裂痕:9月减少3.2万人,像一道突然出现的阴影。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坦言,现在只能依靠“现有信息作出决策”——这好比在风暴夜里凭手感驾驶一艘巨轮。 市场可不管这些纠结。CME FedWatch显示10月降息概率飙升至94.6%,这几乎是一场预先写好剧本的演出。但千万别被表象欺骗,反对的声音同样锋利: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直接以“通胀可能长期高于目标”为由反对降息,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更警告“进一步降息空间相对有限”。 通胀这头怪兽真的被驯服了吗?表面看整体通胀确在回落,可细看会议纪要,官员们担忧企业与消费者正“逐渐习惯约3%的通胀”。关税的影响更让局面复杂——一些官员认为剔除关税后通胀已接近目标,另一些却坚称“步伐仍显迟缓”。这仿佛两个人看着同一片云,一个说暴雨将至,一个说只是薄雾。 威廉姆斯那句“将利率调回中性”藏着多少玄机?他一边支持降息,一边强调“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紧缩态势”。这种微妙的平衡术暴露了美联储的两难:放松太快,通胀可能反弹;收紧太久,就业市场恐将失控。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的警告言犹在耳——“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增加”。 更戏剧性的是,唯一投下反对票的新任理事米兰,竟然要求更猛烈地降息50基点。这位特朗普任命的美联储理事与其他官员的保守姿态形成刺眼对比,让政策天平摇晃得更加剧烈。 在这场关乎全球经济走向的博弈中,鲍威尔试图走钢丝。他九月坦言“双向风险意味着不存在无风险的路径”——每个决策都可能引爆另一端的危机。当美股创新高,政府停摆持续,而数据黑洞不断扩大,美联储的这个秋天注定难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快报,快报美联储又宣布了2025年10月11日,美联储召开会议,会议在当地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