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哈萨克斯坦方面宣布,计划在2025年向德国输送170万吨石油。要知道,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油田集中在里海沿岸,通过“友谊”管道运到欧洲,每桶成本才5-7美元,比运到中国便宜近一半,加上欧洲市场油价长期比亚洲每桶高出3-5美元,里外里一算,每年多赚十几二十亿美元真不是小数。 哈萨克斯坦这步棋走得太精明了!冲着德国送170万吨石油,表面看是普通的能源交易,实则全是精打细算的赚钱门道,换谁处在它的位置,估计都会这么干,毕竟里外里多赚的十几二十亿美元,对靠石油吃饭的国家来说就是实打实的家底。 先得算明白这账有多划算,才能懂哈萨克斯坦为啥这么积极,它的油田大多在里海沿岸,像腾吉兹、卡沙甘这些大油田,全扎堆在西边,离欧洲近得很。通过“友谊”管道往德国运油,每桶成本才5-7美元,这价钱低得吓人。 可要是往中国运,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哈原油管道得穿越天山山脉,那些路段海拔动不动就超3000米,建管道时花了大价钱,后期维护还得不停投钱,运输成本直接翻倍,比运欧洲贵了近一半。 更诱人的是欧洲市场的油价,长期比亚洲每桶高出3-5美元。这就等于同桶油,卖到德国既能省运费,又能卖高价。 按170万吨石油算,大概是1241万桶,光成本差和价差加起来,每桶就能多赚8-12美元,一趟下来多赚的钱就有上亿,一年累积下来十几二十亿美元真不是吹的。 哈萨克斯坦2024年石油出口收入才430亿美元,这多出的利润能顶得上不少民生项目的开支,换谁能不动心? 这事儿可不是临时起意,早有铺垫,2022年欧盟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运后,德国一下少了三分之一的石油来源,急着找替代供应,哈萨克斯坦立马抓住了机会。 2023年对德国的石油出口就涨到了68.8万吨,是2022年的6倍,尝到甜头后自然要加码。而且这运输路线早就理顺了,根据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2002年签的协定,能借俄罗斯的管道系统把油运到德国,后来还跟白俄罗斯签了运输合同,整条线跑得顺顺当当,根本不用额外折腾基础设施。 反观对华出口,不是哈萨克斯坦不想卖,实在是客观条件受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刚独立时,经济一穷二白,开发油田急需钱和技术,是壳牌、道达尔这些欧洲公司带着资金和设备冲进来,帮着建了里海管道联盟的管道,这条管道直通俄罗斯黑海港口,年输油能力高达6700万吨,占了哈国石油出口的七成多,早早把欧洲市场锁定了。 而中哈原油管道2005年才开始建,最初年输油能力才1000万吨,后来扩建到2000万吨,跟欧洲的管道比起来差太远,仅占出口量的13%左右。 地形更是绕不开的坎,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中国之间全是崇山峻岭,管道铺起来难,成本高不说,原油在低温高海拔路段还容易出问题,运输效率也上不去。欧洲那边的地形就顺畅多了,管道一路平坦,损耗小、速度快,自然更划算。 而且欧洲炼油厂就认哈萨克斯坦的中质油,加工起来效率高,愿意给高价,亚洲市场还有沙特、俄罗斯这些大户抢生意,哈萨克斯坦的油没那么大价格优势。 哈萨克斯坦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石油出口占了它GDP的半壁江山,可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以前太依赖俄罗斯的管道,2022年俄乌冲突时管道两次中断,差点让出口崩了,现在一边借“友谊”管道稳欧洲市场,一边还通过阿塞拜疆的管道往地中海运油,就是想分散风险。 对中国市场,它也没放弃,2024年通过中哈管道输了超过2000万吨,还计划未来把燃料出口比例提上来,但原油出口的大头短期内肯定还是在欧洲,毕竟赚钱效应摆在那儿。 德国这边也是刚需,施韦德的PCK Raffinerie炼油厂早就等着哈国的油,之前就提过想把供应量提到每年200万吨,现在哈国主动加码到170万吨,正好对上胃口。 欧盟现在每天从哈萨克斯坦进口105万桶石油,哈国稳坐欧盟第三大石油供应商的位置,这合作关系硬得很。 有人可能觉得这会影响对华合作,其实不用担心。哈萨克斯坦2025年石油产量预计能到9620万吨,出口7050万吨,170万吨占比不算特别大,而且中哈在天然气、炼油等领域的合作一直在深化。 哈国也清楚中国是大市场,只是眼下欧洲的利润实在太诱人,先赚这笔钱改善经济,再慢慢扩大对华出口,算是两头兼顾。 说到底,哈萨克斯坦这操作就是纯粹的经济选择,谁给的利润高、合作起来顺,就跟谁多做生意。 欧洲给了低价运输的便利,又给了高价的市场,还有稳定的需求,换哪个资源国都得这么干。这不是厚此薄彼,而是现实的生存之道,毕竟石油收入直接关系到国内的民生和发展,能多赚点钱,才能把日子过好。 看着这一笔笔明明白白的利润账,就知道哈国这步棋走得有多实在,既抓住了欧洲的缺口,又保住了自己的收益,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资源变现操作。
中美俄三国之中,任何一国率先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都将直接成为全球的绝对霸主,且后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