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还是获得了胜利!你以为,哈马斯和以色列交换俘虏,就是20多以色列人质换1950名普通巴勒斯坦人?那就错了!哈马斯要求释放的俘虏,全部都是狠人,一个比一个狠! 哈马斯要求释放的俘虏,根本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全是能扛事儿的狠角色,一个比一个有分量。这场交换从头到尾都是哈马斯算准了的布局,以色列看似拿回了人质,实则输掉了更关键的东西。 这一次加沙战争,以色列国防军确实在战场上打死了不少哈马斯精锐。前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都被以军击毙了,哈马斯在黎西部地区的指挥官哈桑·法哈特也遭空袭身亡。以色列军方一度宣称“重创哈马斯作战能力”,但这份底气在交换协议面前瞬间泄了气。 只要这批囚犯一落地,哈马斯立马就能回血,甚至比战前更难对付。以色列第12新闻频道早就扒出了细节,哈马斯点名要的人里,全是巴勒斯坦抵抗运动里的“硬骨头”。 阿巴斯·赛义德就在这份名单的核心位置。这人可不是普通囚犯,他是哈马斯响当当的领导人,一手策划了震动以色列的逾越节自杀式袭击。那次袭击造成30多人死亡,以色列法院恨得牙痒痒,直接给他判了35次无期徒刑。35次无期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以色列从没想过要放他出来,可现在为了人质,不得不低头。 比阿巴斯·赛义德更传奇的是哈桑·萨拉迈。这人是哈马斯创始人亚辛时代最核心的军事指挥官,堪称哈马斯早期军事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以色列对他的指控堆成了山,最终给出46次无期徒刑的判决,足见他在以方眼中的威胁等级。 这还只是名单上最出名的两个。根据2025年1月达成的停火协议,以色列要释放的15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里,光无期徒刑重犯就有200多名。这些人要么是身经百战的战场指挥官,要么是策划过重大行动的核心智囊,每一个都能独当一面。 以色列极右翼财政部长贝扎勒·斯莫特里奇看得明白,他直言以色列付了“沉重而可怕的代价”。毕竟这些人一回到巴勒斯坦,立马就能凭借声望和经验拉起队伍,哈马斯的组织架构分分钟就能重建。 更妙的是哈马斯的谈判策略。它死死抓住以色列“救人质”的软肋,把交换变成了一场精准的“实力回购”。2023年11月第一次交换时,哈马斯就用105名人质换走了240名囚犯,而且每释放1人就能换3名巴勒斯坦人回家。到2025年的新协议,这个比例直接扩大,21名人质就让以色列放出了766名囚犯。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其实也不想妥协。2024年7月他就拒签过类似草案,但美国政府更迭逼得他没了选择。特朗普在竞选时反复强调要停火释俘,甚至放话“打开地狱之门”,拜登政府也罕见地与对手达成共识,要求1月20日前必须停火。内塔尼亚胡怕丢了美国支持,更怕极右翼盟友倒戈让自己下台,只能咬着牙签了字。 哈马斯把这场交换玩成了“政治秀”。在汗尤尼斯的交接点,它特意选在前领导人辛瓦尔的故居废墟前举行仪式。蒙面武装分子押解人质出场,周围人群挥舞旗帜,全程被镜头记录下来。这画面明摆着告诉外界:就算打了15个月,哈马斯依然能掌控局势,还能从以色列手里“讨价还价”。 以色列的困境远不止于此。它的监狱里关押着大量巴勒斯坦激进分子,这些人早就成了哈马斯的“战略储备”。49岁的扎卡利亚·祖贝迪就是个例子,这位法塔赫武装领导人2019年被捕,2021年还带着5人从以色列最高警戒监狱挖隧道越狱,这次也借着交换回到了家。这些有越狱、作战、组织经验的“狠人”聚在一起,以色列未来的安全压力只会倍增。 更讽刺的是交换中的插曲。2025年2月的第五轮交换,哈马斯故意延迟释放人质阿贝尔,把以色列逼到悬崖边。内塔尼亚胡先是威胁暂缓放囚犯,可最终还是妥协了,因为他输不起人质危机的舆论战。哈马斯就这么一点点试探出以色列的底线,把主动权牢牢攥在手里。 以色列军方曾吹嘘“仅靠武力就能解救所有人质”,可事实狠狠打了脸。15个月的战争里,251名被劫人质只救回8个,30多人据信已经死亡,还有35具遗体在废墟中被发现。反观哈马斯,靠着谈判就拿回了核心力量,这场博弈的输赢一目了然。 那些骂内塔尼亚胡“软弱”的以色列政客心里清楚,他们没得选。加沙战争已经造成4.5万巴勒斯坦人死亡,国际社会的谴责声浪越来越高。美国的施压、国内人质家属的抗议、盟友的动摇,多重压力下,释放囚犯成了唯一的“止损选项”。 而哈马斯早就算好了后续。这些释放的囚犯回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后,立马就能成为抵抗运动的“火种”。杰宁旅这样的跨派系武装联盟已经在约旦河西岸崭露头角,有了这些“老将”加持,以色列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只会更难推进。 信源:中国新闻周刊网《曾用一把勺子挖通隧道越狱的他,获释了》
哈马斯停火后.以色列的“惨败”真相“曝光”有人说:“哈马斯伤亡了两万多人后,
【280评论】【1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