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服气了,”8月21日报道,陕西西安一大爷家里120000元的存款到期,于是来

力量华哥 2025-09-30 11:07:06

“真服气了,”8月21日报道,陕西西安一大爷家里120000元的存款到期,于是来到银行重新存定期,可没想到,两个月后,大爷竟发现所谓的“存款”竟全部成了理财产品,后面还要继续缴纳24万元。[玫瑰] 徐大爷今年70岁,这12万元是老两口多年积攒的养老钱,今年6月银行客户经理打电话通知他存款到期,并推荐了一款产品,说是年利率2.5%,保本保息。 徐大爷当天去银行办理时,整个流程持续了近一个小,工作人员让他在电脑屏幕上签字确认,还进行了录音录像,徐大爷全程以为办的是存款业务,签完字拿着一张回执就回家了。 8月份徐大爷的侄子帮他查看手机银行,发现这笔钱的户名显示是某保险公司,仔细一看才知道老人买的是一款分期缴费的保险产品,首期缴了12万接下来两年每年还要再缴12万。 徐大爷赶紧联系银行,银行方面表示办理过程有全程录音录像,也就是业内说的“双录”,而且客户本人也签了字,银行还说保险产品有20天犹豫期,如果不满意可以在这期间无损失退保。 问题在于徐大爷并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保险,也没人告诉他有犹豫期这回事,他手上没有纸质合同,手机银行里的电子版合同条款看不太明白,也没注意查看。 大爷先是联系保险公司要求退保,保险公司说需要走流程审核但一直没有明确答复,等了半个多月没有进展,老人又向银保监部门投诉,目前事情还在处理中。 网友们一听这事情,瞬间炸锅了,评论区纷纷议论: “这是专坑老年人的套路!” “银行现在都这么玩?专挑软柿子捏!” “银行工作人员为了业绩提成,嘴上喊叔喊姨,手上干的却是坑人的活儿。” “双录有啥用?老人对着镜头点头说‘是’,根本不知道签的是保险合同,这流程纯粹是银行免责的工具!” “我家老人也被坑过,退保反而赔更多!” “银行现在推保险佣金高,老人进门存钱,工作人员眼睛都放光,大家可得留个心眼,千万别光听‘高利息’三个字!”  “签字不等于知情,银行别甩锅!” “密密麻麻的电子合同,连年轻人都不一定看懂,何况老人?“ “犹豫期提示藏在手机短信里,老人不会操作,银行咋不电话确认?这分明是走形式。”  “监管该出手了,不能再和稀泥!” “银行对65岁以上客户该强制要求子女陪同办业务,或者禁止推销复杂保险产品。”  如果你家老人遇到这种事儿,你觉得怎么做才能有效维权?是当场报警、找媒体曝光,还是直接告到银保监会?评论区等你的高见! 信息来源:华商报

0 阅读:171
力量华哥

力量华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