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菲律宾宣布了 9月25日,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昨天放话,9月1日

岩上看苍松 2025-09-25 23:10:55

就在刚刚! 菲律宾宣布了 9月25日,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昨天放话,9月1日才开始的60天大米进口禁令,不但要继续加钟,还要把关税从现在的15%再往上涨,农民叫苦说收购价跌到8比索一公斤,政府想把价托到16比索,翻倍才甘心。 说到菲律宾的这项政策,其实真的很有意思。政府设立禁令本是希望通过减少进口来让国内的农民受益,维持市场上的大米价格。表面看似合理,实际上却把大米价格搞得一团糟。普通民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面临大米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日常生活成本骤升。而农民的痛苦则体现在他们的收购价跌得像过山车,政府说要托价,但这对农民来说简直是个恶性循环。想想看,收购价从8比索一公斤直接蹦到16比索,农民根本无法承受这个压力。更何况,政府希望通过上涨关税来加大进口成本,结果只会让市场的供需更加失衡。 这个政策本身没有错,毕竟支持本国农业生产是政府的职责。但问题在于,这样的短期做法,能解决长远问题吗?短期内,政府能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民收入略微增加,但这也把价格压在了普通百姓的头上。大米是菲律宾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随着价格飙升,普通市民的生活成本直接上升,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大家只能精打细算,甚至不得不减少大米消费。这种“保护”本国农业的做法,实际上却给了国内消费者和贫困群体更大的压力。 而对于农民来说,他们面临的不是单纯的价格低廉,而是生产成本逐年上涨,政府却提供不了实质性的支持。比如,菲律宾的农民不仅需要承担高额的种子、化肥、农药成本,天气和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也很大。政府的补贴政策往往滞后,甚至没有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所以,即使政府想通过提高收购价来帮助农民,却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政府垄断大米价格来“控制”市场的做法,恰恰忽视了市场机制和农民实际生活的复杂性。 此外,我们还得考虑到更大的国际背景。菲律宾的大米禁令和关税调整背后,可能和全球大米市场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前,大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之一,其价格波动和供应链的不稳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关注的重点。菲律宾的这个政策,可能在短期内是为了稳住国内市场,但也反映了其对外部因素变化的无奈应对。这种封闭的做法,并没有解决其农业生产的根本问题。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把市场封闭起来,限制进口就能确保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反而,如何提高本国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才是长期解决问题的出路。 说到底,菲律宾的这一系列政策反映出了一个很深的问题,那就是农业领域的结构性问题还远未得到有效解决。政府的政策往往是在“补救”市场失衡,但忽视了农民的根本需求——稳定的生产环境、公平的市场价格和长期的支持政策。这种短期的价格管控和关税调整,不仅无法解决大米产业的问题,反而加剧了普通民众和农民的痛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菲律宾风波 菲律宾新政 菲律宾新闻 菲律宾价格 菲律宾税调整 菲律宾美国关税 菲律宾断粮危机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岩上看苍松

岩上看苍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