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无人机频穿透北约“高价”防线 欧洲急补防御漏洞】海外新鲜事俄乌冲突
近期俄方以战机与无人机多次侵扰欧洲东翼领空,波兰、爱沙尼亚接连受扰,暴露出北约在应对低成本、小型无人机与电子战方面的明显短板。欧洲多国已开始检视防线、加速采购与部署反无人机能力。
波兰本月遭约20架俄制无人机侵入,随后爱沙尼亚也发生俄军战机侵犯领空的事件。波兰为应对入侵紧急派出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战机升空拦截,但这些高成本平台面对造价仅数千美元的小型无人机显得“捉襟见肘”。爱沙尼亚国防部长派夫克指出,多数无人机未被及时探测到,这是亟须解决的大漏洞。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防务官员普遍认为,应优先发展“够用、廉价、可量产”的反制技术,而非全部押注昂贵尖端装备。爱沙尼亚国防军司令梅里洛认为,面对成群来袭的小型目标,需要多层次防御——传感器探测、电子战干扰、以及可快速大量部署的低成本拦截器或攻击型无人机相结合。
技术上,反无人机系统面临多重挑战:小型无人机低速、低空、以木材、玻璃纤维等非金属材料制造,雷达反射弱,易被误判为鸟群;若从友邻境内发射,更可能绕过既有防空网。再者,使用电子干扰需避免影响本方通信与导航系统,增加了部署复杂性。
目前,欧方讨论的对策包括:加快采购成熟的反无人机套件、缩短采购周期、扩大相关产业链产能;在东翼构建“反无人机长城”,并将此类项目列为优先拨款项。立陶宛国防部次长戈里奥斯卡斯强调,北约在传统空域防御上经验丰富,但对无人机威胁的响应能力必须马上补齐。
总结来看,面对无人机技术的快速演进,欧洲需要从“贵而少”转向“平价多、快速迭代”的防御思路,以在数量和速度上对抗成群来袭的低成本无人机威胁,确保东翼防线的实际效能。
图:立陶宛军队在北约军演中操作无人机。 (欧新社档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