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落难时,朱德说过一句公道话:“他打了最难打的仗,走了最难走的路,论艰苦卓绝无人能比。”朱老总说的都是实在话。 “西方侵略者架几尊大炮就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953 年抗美援朝打赢后,彭德怀说的这句话特别提气,可这话背后,是他一辈子专挑 “硬骨头” 啃的人生。 从湖南湘潭的泥地里爬起来,到在朝鲜战场为新中国撑场面,彭德怀这一路,写满了 “不容易”。 朱德说他 “打了最难打的仗,走了最难走的路”,这话不光是总结他的经历,更是把他的精神说透了。 没人能想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开国元帅,小时候日子苦到极点,就因为不肯受地主的气、敢反抗,最后只能被迫逃家避难。 1916 年他扛起枪加入湘军,那会儿想法特简单:“就想让穷人能有口饭吃”。 直到 1928 年,他在平江领着人起义,拉队伍建了红五军,开辟出湘鄂赣根据地,才算真正找着 “为老百姓打天下” 的方向。 那时候红军缺枪少粮,他带头吃野菜、睡稻草,战士们都愿意跟着他:“跟着彭军长,再苦都不怕!” 土地革命那阵儿,彭德怀成了红军里有名的 “拼命三郎”。 中央苏区反 “围剿”,他带着红三军团往前冲,从不惜力。 长征路上,娄山关、遵义战役打得特别苦,他几天几夜不合眼,盯着地图琢磨怎么打。 到了陕北,直罗镇战役一仗就把根据地稳住了,毛主席专门写诗夸他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可不是随便夸的,是他一场场硬仗打出来的。 抗日战争时,他又挑了最棘手的活儿。作为八路军副总指挥,他帮着朱德往敌后跑,1940 年更是敢干大事,一下子调动 105 个团打百团大战。 那时候日军搞 “囚笼政策”,把华北搅得不得安宁,他带着战士们炸铁路、毁碉堡,硬是打死打伤 2.5 万多日伪军,让全国人都知道:“八路军能打大仗,还能打胜仗!” 解放战争里,陕北战场成了他 “以少胜多” 的舞台。 国民党几十万兵来重点进攻,他带着西北野战军,用 “蘑菇战术” 牵着敌人鼻子转,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仗都赢了,最后一路把大西北解放了。 谁能想到,他手里的兵最多的时候,还没对方一半多,靠的就是 “不怕难、不服输” 的劲儿。 最让人忘不了的,还是抗美援朝那两年。 1950 年,美军肆意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局势危急万分,彭德怀临危受命,毅然率领着装备远不及敌军的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长津湖零下四十度,战士们冻得手指都握不住枪,他在指挥部里急得满嘴燎泡;上甘岭打得那么惨烈,他亲自调兵遣将,硬是顶住了美军的狂轰滥炸。 最后,美军没办法,只能坐在谈判桌前签字,他用胜利证明:“中国军队不好惹,中国人民不好欺!” 他常说:“党给我的唯一‘特权’,就是带头吃苦。” 从平江起义的星星之火,到朝鲜战场的扬眉吐气,彭德怀走的每一步都踩着 “难” 字,可每一步都朝着 “为人民” 的方向。 朱德说他 “论艰苦卓绝没人能比”,这话一点不假,是他用一辈子打仗,用 “不服输、不怕苦” 的精神,刻在了新中国的历史里。 现在再想起彭德怀,想起他打的那些硬仗、走的那些难路,还是会觉得热血沸腾。 他用一生证明:真正的英雄,从来不是顺顺利利的,而是在最难的时候,敢站出来、敢扛起来。这样的元帅,值得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玉林新闻网《(您贵姓)彭姓:横刀立马慷慨士 耕读传家奉献人》】
彭德怀落难时,朱德说过一句公道话:“他打了最难打的仗,走了最难走的路,论艰苦卓绝
春秋说史
2025-09-24 19:41:12
0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