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专家:原来以为电磁弹射很难,因为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测试3年5个月。而福特级的

云景史实记 2025-09-24 18:10:07

中天专家:原来以为电磁弹射很难,因为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测试3年5个月。而福特级的第二艘肯尼迪号,更是测试5年9个月,到现在还没出港。 美国福特号折腾了 3 年 5 个月才勉强能用,二号舰肯尼迪号更是卡了 5 年 9 个月还没出港,不少人都觉得这技术简直是 “吞金兽” 加 “拦路虎”。 可咱们福建舰一亮相,直接把答案给改了。只用 1 年 11 个月就完成了世界首次电磁弹射五代机的壮举,这哪是技术难,分明是美国自己走不通啊! 先说说美国那福特号,当初刚亮相时吹得震天响,说电磁弹射是 “从蒸汽火车到磁悬浮” 的飞跃,结果一用全是问题。 设计的时候说这弹射器每 4166 次才会出一次故障,可 2017 年实测下来,每 181 次就出问题,到 2025 年故障率还是高达 1/400,跟目标差了十倍还多。 更要命的是 2020 年两次故障直接让弹射器停摆 3 天,4 天高强度作业不出故障的概率才 9%,这要是真上了战场,舰载机飞不起来可不就是活靶子嘛。后来特朗普都急了,想换回老的蒸汽弹射,可船都造好了改不了,只能硬扛。 福特号的毛病还不止弹射器,配套的电磁阻拦装置更离谱。设计要求 16500 次才故障,实际却只有 41 次,一艘航母 3 天作战得接收几十架舰载机降落,这意味着打一次仗就得修一回,还得修 7 天才能好。 更荒唐的是它四条弹射器共用一个电源,只要一个坏了,剩下的全没法用,还不能边修边用,实战中等于瞬间丧失战斗力。这哪是技术先进,分明是设计上就埋了雷,研制方通用原子公司之前压根没搞过航母弹射器,技术没成熟就仓促上舰,不翻车才怪。 再看肯尼迪号,比福建舰早下水快三年,2019 年就泡在水里了,原计划 2022 年交付,结果一推再推,现在要拖到 2027 年,在船厂泡水快 8 年了还没试航。 说是因为先进拦阻装置认证和武器升降机安装出了问题,可这俩毛病福特号早就暴露了,照样没解决。更丢人的是,为了救福特号,船厂居然拆了肯尼迪号的零件应急,这产业链乱成什么样了。 美国海军自己都承认,船厂缺熟练工人,连三年前订的特种钢都交不齐,工业体系都跟不上,再先进的图纸也白搭。 反观咱们福建舰,那真是一路顺风顺水。从电磁弹射地面试验到上舰应用,只用了 28 个月,美国福特号干同样的事花了 67 个月,整整差了一倍多。 咱们用的中压直流技术,就像给航母装了个 “超级充电宝”,能量利用率超过 90%,损耗才 5%;美国那中压交流系统,损耗高达 35%,效率低还爱出毛病。退役的美军军官都忍不住吐槽,说中压直流才是电磁弹射该有的样子。 福建舰的可靠性更是甩福特号几条街,弹射轨道用的特种合金,1.5 万次测试下来磨损量才是美国材料的 1/4。甲板下装了 6000 个传感器,形成智能运维系统,故障响应从小时级压缩到分钟级,根本不用像美国那样靠岸上团队救场。 更关键的是咱们全链条自主可控,从弹射器研发到歼 - 35 舰载机设计,各部门配合得严丝合缝,飞机上去就能弹,不用像美国那样造完航母再 “开膛破肚” 改兼容。 有人说咱们少装了一条弹射器不如美国,其实这是自信。福建舰三条弹射器各自独立控制,一条坏了不影响其他,可靠性摆在那,根本不用多余的备用;美国四条弹射器看着多,却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纯属虚张声势。 成本上更没法比,福特号造价 132 亿美元,光弹射器就从 3 亿涨到 7 亿,咱们每万吨建造成本才是美国的 35%,这哪是 “吞金兽”,分明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 美国这困境说白了,就是技术路线选错了还硬扛,工业体系跟不上还瞎折腾。海军开工后反复改设计,造船厂、飞机厂、弹射器公司各干各的,连基本沟通都没有。 咱们则是举全国之力办大事,军地协同攻关,从瓦良格号改造到福建舰服役,20 年走完美国 60 年的路,这不是后发优势,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优势。 现在看清楚了吧?电磁弹射这技术压根不是什么迈不过去的坎,美国自己选了条歪路,又没能力补坑,才把好事办砸了。咱们选对了方向,又有强大的工业实力和协同能力,自然水到渠成。福建舰这 1 年 11 个月的成绩,就是最硬的证明 —— 不是技术难,是美国自己走不通!

0 阅读:134

评论列表

曾晓峰

曾晓峰

1
2025-09-24 19:10

用Win11系统就知道了,美国人竟然能倒着走,一代不如一代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