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铁原阻击战结束后,63军军长傅崇碧陷入昏迷,突然惊醒后,一看见彭德怀,忍不住落泪,说:“我要兵!” 守在床边的彭德怀,眼眶一下子红了。这位战场元帅,此刻像个低下了头。 没人知道,傅崇碧在昏迷中喊了十七次 “顶住”。这背后,是改写朝鲜战局的铁原阻击战。 1951 年 5 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陷入胶着。志愿军战线长,补给断,主力向北撤退。 美军总司令李奇微,调集 4 个师共 4.7 万兵力,配备 1300 门火炮、400 辆坦克和上百架飞机,扑向铁原。 铁原是志愿军后勤的咽喉,一旦失守,几十万大军会被拦腰截断。彭德怀给傅崇碧下令:“死守铁原,不惜代价。” 63 军已连续作战 37 天,只剩 2.4 万人。火炮不足美军的五分之一,没有飞机支援。杨得志从兵团直属队调了 500 名老兵增援,仍不够用。 傅崇碧站在作战地图前,手指在铁原至涟川的 25 公里防线上反复摩挲。突然,他抓起红笔画了 200 多个红点:“把部队化整为零,每个班排就是一颗钉子!” 这战法后来叫 “飞舞的链条”。 5 月 30 日清晨,美军炮火覆盖 189 师 566 团阵地,平均每平方米落下 7 枚炮弹。 老兵王应邦回忆:“耳朵里嗡嗡响,得张嘴,才能防止耳膜破裂。” 他抢修线路时,被弹片削掉两根肋骨和半块肺叶,仍护着最后一台电台。 美军用的是 “范弗里特弹药量”(超过标准弹药量五倍)。189 师师长蔡长元说:“山头被削低两米,浮土没到膝盖,战士只能在弹坑里战斗。” 蔡长元组织战斗小组,夜袭美军后方。双方贴得近,美军的火炮和飞机派不上用场,进攻速度变慢。1 89 师守了三天,伤亡惨重,炊事员、通信员都上了前线。最后,全师从近万人减到 2800 人,缩编为一个团。 188 师接防后,师长张英辉把部队分散,利用铁原的壕沟挖地道,对抗美军坦克。他们还抽调神枪手埋伏,专门打击美军有生力量。 563 团 8 连连长郭恩志,创造 “三朵花” 战术,用迫击炮、重机枪和刺刀配合,以伤亡 16 人的代价,毙敌 800 余人。8 连获得 “特功第八连” 称号。 6 月 5 日,美军想从铁原东南公路绕到后方。内外加山的一个连,70 多名战士守住路口。 弹药快用完时,他们炸开水库,用水淹敌军坦克。美军随后狂轰滥炸,全连战士牺牲。当地居民后来把这座山叫 “冰激凌山”。 6 月 6 日午夜,207 高地的战斗进入白热化。副排长李炳群带着 8 名战士,弹药耗尽后砸毁枪支,毅然跳下 30 米高的悬崖。他们的口号在山谷里回荡:“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傅崇碧已三天三夜没合眼,指挥部设在离前线不到 5 公里的山洞里。警卫员端来的高粱米饭凉了,他只顾推演防御部署,参谋发现他十天内头发全白了。 6 月 2 日,敌人集中 4 个团,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攻 189 师的 233.2 高地和种子山。 工事被毁后,战士躲在弹坑和岩石后坚守。当晚,566 团团长朱彪组织敢死队,3 日凌晨夺回种子山。 6 月 3 日拂晓,美第 25 师加入战斗,在 189 师正面展开 3 个团,轮番进攻。 到中午,189 师营连建制乱了,守到天黑,才把阵地交给 188 师。188 师连夜冒雨接防,6 月 4 日拂晓遭遇美军一个师进攻,官兵依托阵地反复拉锯。 右翼的 187 师也打得惨烈。种子山曾被加拿大 25 旅占领,我军两个连趁夜偷袭,把敌人赶下阵地。 加拿大人撤退时,挤断浮桥,不少人掉进江里。后来美军和韩军增援,种子山最终失守,守卫的战士全部牺牲。 6 月 12 日黄昏,傅崇碧被担架抬下阵地。63 军已完成 13 天的阻击任务。 这支王牌之师,能战斗的人员不足 5000 人。189 师从 1.1 万人缩编为不足千人的战斗团,全军伤亡超过 2 万人。 彭德怀得知傅崇碧昏迷的消息,连夜驱车穿越百公里战区。看到病床上瘦得脱相的傅崇碧,他哽咽着说:“你为祖国保住了铁原,党和人民感谢你!” 傅崇碧醒来后,第一句话还是:“我要兵!”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泪如雨下。这不是简单的要兵,是将军对牺牲战友的承诺,是对祖国的忠诚誓言。 铁原阻击战中,63 军共毙伤敌军 1.5 万余人。他们以少敌多,为志愿军主力转移、重组防线赢得了时间。 这场战斗粉碎了美军双海岸登陆的计划,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志愿军战力,成为推动美方同意停战谈判的标志性战役。
1951年,铁原阻击战结束后,63军军长傅崇碧陷入昏迷,突然惊醒后,一看见彭德怀
没睡醒的芭比
2025-09-24 17:11: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