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预判非常准确,埃及牵头建立阿拉伯23国军事同盟计划已经失败!让人最担心的事情海上发生了。埃及要求建立23国军事同盟,共同防御协议。 2025年8月,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新一轮空袭,导弹甚至击中卡塔尔境内的能源设施。这一举动彻底点燃阿拉伯世界的怒火,埃及趁势抛出军事同盟构想:任何针对阿拉伯国家的攻击,都将触发23国联合反击。 按照埃及的蓝图,同盟将整合海陆空三军,设立常备快速反应部队,指挥权由埃及军方主导,总部设在开罗。为推动计划落地,塞西政府派出外交团队奔走各国,甚至承诺向成员国提供军事培训支持。 然而,这场看似热血的“抱团”行动,从启动便埋下分裂的种子。首当其冲的矛盾直指指挥权归属。埃及自恃军事力量最强,坚持由本国将领统领同盟;沙特则以“最大出资方”身份要求主导权,双方在峰会前便爆发激烈争执。 更微妙的是,卡塔尔和阿联酋虽在公开场合支持“团结”,私下却与美国达成双边安全协议——美国承诺提供“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升级服务,条件是海湾国家不得加入反以同盟。 当塞西在多哈峰会上展示同盟草案时,沙特代表直接拍桌:“凭什么让埃及当老大?我们出钱你们出人,这账怎么算?” 外部势力的介入,让局势更加复杂。美国对埃及的计划早有预警,峰会期间,卡塔尔首相多次传达华盛顿的立场:“阿拉伯国家别想着联合对抗以色列。” 与此同时,以色列也没闲着,其情报机构披露,部分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存在秘密情报共享渠道,甚至在也门冲突中与以色列空军有过间接配合。这些隐秘交易,让所谓“共同防御”沦为笑话。 真正压垮同盟计划的,是阿拉伯国家间根深蒂固的信任危机。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后,曾被阿盟开除会籍,这段历史让海湾国家对埃及的动机充满怀疑。 沙特与伊朗的教派对立、卡塔尔与阿联酋的断交风波、约旦的“中立”立场……当埃及代表在峰会上提议“对以色列实施石油禁运”时,阿曼代表当场冷笑:“2015年也门战争时,你们怎么不提禁运?” 就在埃及同盟计划破产的同时,一场更务实的防务合作正在悄然成型。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共同防御协议,虽仅涉及两国,却展现出惊人的威慑力。 巴基斯坦拥有170枚核弹头和远程导弹技术,其国防部长公开表示:“若沙特需要,我们的核计划可提供保护。”这种“核保护伞”承诺,直接对冲以色列的核模糊政策。 更关键的是,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军事体系高度兼容——两国均大量采购中国装备,从歼-10C战机到红旗防空系统,数据链和指挥系统可无缝对接。阿联酋和卡塔尔已表达加入意向,这种“小而精”的同盟模式,与埃及的“大而空”形成鲜明对比。 回头看埃及的失败,实则早有预兆。历史上,阿拉伯国家曾多次尝试军事联盟:1955年的巴格达条约因成员国利益分歧解体,2015年的阿拉伯联合部队计划因经费争端流产。 每次失败都印证同一个规律:当外部威胁来临时,内部矛盾总比敌人更致命。此次事件中,美国的双标策略(一边向海湾国家售武,一边纵容以色列扩张)固然可恨,但阿拉伯国家自身的短视与分裂,才是团结计划破产的根本原因。 如今,中东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同盟,不仅为海湾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更暗示地区国家开始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埃及的挫败,则给所有试图通过“大联盟”解决安全问题的国家敲响警钟——在利益错综复杂的中东,务实合作远比口号更可靠。 这场闹剧落幕后,人们不禁要问:当以色列的导弹再次划破夜空时,阿拉伯国家究竟要靠什么来守护尊严?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中东彻底变天!以色列最怕的一幕,还是发生了!以色列在加沙的杀戮还在持续!在经过
【17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