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制也没用,中国已下定决心,拒买美国芯,黄仁勋:很失望! 据路透社报道称,尽管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推出了多款对华减配版AI芯片,但中国的科技巨头们并不买单。 近期,香港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英伟达 H20 芯片成了科技圈的热议话题。这四十多万片芯片静静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而几年前,英伟达的芯片在中国市场还一度占据着 95% 的份额,连百度、腾讯这些科技巨头都得靠它的 A100、H100 芯片来跑 AI 大模型。如今这般冷清,难怪英伟达 CEO 黄仁勋会公开表示 “很失望”,可这失望背后,藏着的其实是美国科技霸权在现实里的处处碰壁。 而要说清楚这事,还得从美国的芯片限制政策说起。早几年,英伟达靠着顶尖的 AI 芯片在中国市场顺风顺水,那些能高效训练大模型的高端芯片,几乎成了中国科技企业的 “刚需”。可美国政府看着不乐意了,担心这些技术 “被滥用”,从 2022 年开始一道道禁令下来,先是直接限制 A100、H100 对华出口,逼着英伟达不得不对芯片 “动刀子”。一开始是把性能打九折,推出 A800、H800 这种 “小改款”,后来干脆下狠手,推出的 H20 芯片综合算力只剩 H100 的 20%,活生生把 “旗舰机” 改成了 “入门款”。 可美国政府还觉得不够,政策反复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今年 4 月,特朗普一声令下,连 H20 这种减配版都不让卖了,后来在黄仁勋的反复游说下虽然恢复了销售,却又加了个苛刻条件:每卖一片 H20,英伟达得把15%的销售额上缴给美国政府当 “监管分成”。更让中国企业不安的是,今年 7 月有机构拆解 H20 时发现,芯片里默认开启了数据日志回传功能,所有使用数据都要先传到美国在韩国的服务器。这一下,安全隐患摆到了台面上,国家网信办赶紧约谈英伟达,工信部也提醒企业加快国产替代。 面对这样的 “阉割版” 芯片,中国科技企业们终于下定决心说 “不” 了。百度、腾讯这些巨头不再犹豫,转头就向华为升腾、寒武纪下了订单。华为的升腾 910C 性能和 H20 差不多,价格还便宜近两成,更重要的是没有数据回传的隐患,对于注重安全性的政府和国企来说,几乎成了不二之选。英伟达肯定不甘心,紧接着又拿出了基于 Blackwell 架构的 B30 芯片,说性能能达到 H20 的六倍,可价格也翻了倍,卖到 2 万多美元一片。而且这芯片能不能获批出口还没谱,就算能卖,那离谱的 “监管分成” 成本最后还得转嫁到客户头上,性价比实在没法看。 其实,中国企业拒买美国减配芯片,不只是因为性能和价格问题,更重要的是被美国反复无常的政策伤透了心。今天让卖,明天突然禁售,后天又带着附加条件放行,这样的合作谁能安心?就像央视旗下媒体批评的那样,这些芯片 “不环保、不安全、不先进”,中国市场自然 “不感兴趣”。反观国内,这几年国产 AI 芯片早就悄悄支棱起来了,华为升腾系列算力追得上英伟达的中端产品,寒武纪、海光的芯片也在加速迭代,更关键的是它们没有禁令风险,还能深度适配国内的 AI 生态。 显然,美国想通过限制芯片出口来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又不想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于是想出了 “减配特供” 的主意,以为这样能两全其美。可他们忘了,技术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和互利,不是单方面的 “施舍”。中国企业宁愿多花时间打磨国产芯片,也不愿再依赖随时可能被掐断的供应,这既是商业选择,更是对科技霸权的无声反抗。 现在,英伟达已经停了 H20 的生产,等着用 B30 打翻身仗,可前景实在不容乐观。一旦市场转向了国产芯片,再想回头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中国的科技企业们,正在这场倒逼中加速自主创新。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国产 AI 芯片在更多领域替代进口产品,就像当初在5G领域实现突破那样。
“对中国封锁光刻机,最后活不下去的会是西方企业”——荷兰光刻机巨头的这句话,戳
【3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