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90后男子经营一家企业,全厂300多工人竟然清一色全是女工。工作上下班

经略简料 2025-09-22 11:43:05

河南濮阳,90后男子经营一家企业,全厂300多工人竟然清一色全是女工。工作上下班居然根据女工们的时间灵活调整。总经理:他们守着家庭出不去,想多给她们机会。 信息来源:大参考2025年9月19日报道 在河南濮阳,有一家画风清奇的工厂。老板袁帅是个90后,手下三百多名员工,清一色全是女性,而且大多是附近村镇的妈妈们。她们的产品是菌菇,已经从一个小作坊做到了能出口的规模。 最特别的是这里的规矩:上下班时间自己定。家里孩子要接送、老人要照顾,随时可以走。所以,下午三四点钟,厂里就陆陆续续有人收工回家了,这在其他工厂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一开始,这事儿传出去,质疑声铺天盖地。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老板在博眼球,搞噱头。 毕竟,在传统观念里,一个全是女性的团队,管理起来得有多麻烦?更别提开叉车、仓库装卸这种技术和体力活了,女人能行吗? 可现实狠狠地打了这些偏见的脸。在厂里,一位45岁的大姐开起叉车来,操作精准娴熟,技术是考了专门证书的。事实证明,能力只关乎机会和培训,和性别根本没什么关系。 老板袁帅之所以这么干,不是心血来潮。他观察到,农村有大量女性不是不想工作,而是被家庭责任牢牢“拴住”了。固定的工时制度,对她们来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坎。 他发现,这些常年操持家务的女性,学习能力强,做事比很多人都更细心、踏实,责任感也重。 这些特质,恰恰是良种繁育、食用菌研发这类需要极大耐心的技术岗位最宝贵的财富。他要做的,就是给她们一个机会,既能补贴家用,又不耽误照顾家人。 这种看似“松散”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影响企业的效益,生产效率反而出奇地高。因为这份工作解决了她们最大的生活痛点,所以每个人都格外珍惜。 她们会在自己安排的时间里,主动高效地完成任务,根本不需要别人催。 对这三百多名女工来说,这里不仅是谋生的地方。她们不用再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做痛苦的取舍,有了经济收入,“腰杆都直了”,自信心也回来了。同事之间因为处境相似,更能互相理解和体谅,工作氛围特别融洽。 这个模式,实实在在地造福了三百多个家庭。当故事在网上传开后,舆论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清一色的赞扬,网友们称之为“良心企业”,纷纷表示羡慕,希望自己的城市也能有这样的工厂。 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暖心故事,而是一个接地气的本土解决方案。它没有套用任何高深的理论,而是精准地回应了中国乡土社会“上有老下有小,走不出去”的现实困境。 说到底,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和切实可行的支持。它证明了商业蓝海,可能就藏在那些被主流市场忽略的社会难题里。 袁帅的成功,与其说是善良,不如说是一种高明的商业智慧:他将社会“痛点”转化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种植菌菇的同时,也“培育”出了希望。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