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1 日,一则消息如平地惊雷,迅速传遍全球:美国第二架 B-21 “突袭者” 隐身轰炸机在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空军 42 号工厂完成试飞。 2025年9月11日上午8点,加利福尼亚沙漠的天空中,一架灰色飞翼造型的B-21"突袭者"隐形轰炸机从帕姆代尔空军工厂腾空而起,飞向爱德华兹空军基地。 这架编号T-2的新轰炸机全程未收起落架,稳稳降落在测试中心跑道上,与去年11月首飞的首架原型机T-1汇合。 当天上午,帕姆代尔地区的天气格外好,没有云层遮挡,能见度极高。不少航空爱好者早早就在工厂附近的观测点守着,手里拿着望远镜和相机,就为了能亲眼看到这架新型轰炸机的身影。 随着一阵低沉的引擎轰鸣声传来,B-21 “突袭者” 缓缓从跑道上滑出,机身整体呈深灰色,线条比之前的 B-2 更简洁流畅,没有多余的凸起部件,一看就知道是为了强化隐身性能设计的。 它的翼展比 B-2 略小,机身也更紧凑,这意味着它在兼顾隐身能力的同时,可能更适合在不同类型的机场起降,灵活性会更高。 试飞过程持续了大约 2 小时 15 分钟,期间 B-21 完成了低空通场、高空巡航、转向机动等一系列测试动作。 从地面观测到的情况来看,它的飞行姿态非常稳定,引擎声音也比 B-2 更安静,要知道,隐身轰炸机不仅要 “看不见”(雷达隐身),还要 “听不见”(降低噪音),这样才能在执行突袭任务时更好地隐蔽自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B-21 的研发从 2015 年就开始了,美军对它的定位是 “新一代穿透性制空平台”,简单说就是能突破敌方严密的防空网络,深入敌后执行轰炸、侦察、电子战等多种任务。 和上一代的 B-2 相比,B-21 有不少升级点:比如它采用了更先进的隐身材料,能有效规避目前主流的米波雷达、相控阵雷达探测。 机身内部的弹舱设计更灵活,可以搭载核弹头、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多种武器,还能兼容未来研发的新型弹药;另外,它还加入了人工智能辅助系统,能在飞行中自动识别威胁、规划最优航线,减轻飞行员的操作负担。 美军之所以这么重视 B-21,其实和它的战略需求密切相关。目前美军现役的 B-2 轰炸机只有 20 架左右,不仅数量少,维护成本还特别高,每架 B-2 的单价超过 20 亿美元,每次飞行后的维护费用就得几百万美元,而且它的隐身涂层很娇贵,稍微有点磨损就需要重新喷涂,耗时又耗钱。 而 B-21 的研发目标之一就是 “降低成本”,美军之前透露,B-21 的单价预计控制在 6.5 亿美元左右,不到 B-2 的三分之一,而且维护流程更简化,这样就能批量生产,逐步替换老旧的 B-52、B-1B 轰炸机,让美军的战略轰炸力量保持优势。 这次第二架 B-21 完成试飞,也意味着这款轰炸机的研发进入了 “加速阶段”。第一架 B-21 是在 2023 年 12 月完成首飞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推出第二架原型机并成功试飞,说明美军对它的需求很迫切。 有军事专家分析,按照这个进度,B-21 可能会在 2027 年左右开始正式列装美军,首批列装数量可能在 10-15 架,未来十年内有望达到 100 架的规模,届时美军的空中打击能力会有显著提升。 不过,B-21 的研发和列装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国家担心,这种先进隐身轰炸机的扩散会加剧全球军备竞赛,尤其是在亚太、欧洲等地区,可能会让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更复杂。 还有航空领域的专业人士指出,虽然 B-21 的性能看起来很先进,但实际作战效果还需要经过实战检验,而且随着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比如量子雷达、超视距雷达的进步,B-21 的隐身优势能不能一直保持,还是个未知数。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第二架 B-21 的成功试飞,确实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军在新型武器研发上的进展,也为未来的空中军事格局带来了新的变量。 在 B-21 的轰鸣声中,一场新的军事技术革命正在展开。第二架测试机的首飞,不过是这场漫长博弈的最新注脚。当隐身与反隐身、穿透与反穿透的技术竞争不断升级,国际战略稳定的基础也将面临重新定义,而 B-21,正是理解这一变革的关键密码。
美国有没有机会击败中国?可以说,以前有,现在没有了。中美最危险,最容易爆发冲突的
【95评论】【17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