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夏季特展: 冰河时代。
这个日本和德法两国合办的特展聚焦于4-1.2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冰河期的动物。那时的人类与猛犸象等巨型动物共同生活在严酷寒冷的环境中,至1.2万年前冰河期结束时,有些物种已走向灭绝,有些则幸存下来。展览通过来自德国赖斯·恩格尔霍恩博物馆的骨骼标本与复原模型,展示猛犸象、披毛犀、大角鹿、洞狮等大型哺乳动物,介绍它们的体型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灭绝情况。
图2是1.2万年前灭绝的穴狮的遗骨,上面的小洞是人类标枪射出来的痕迹,应该是贯穿了一只雄性穴狮的腹部后,在另一侧肋骨上造成的伤痕。
第二部分着重呈现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侬人的头骨,通过比较属于早期智人的尼安德特人与属于晚期智人的克罗马侬人,探究决定两者命运分野的关键因素。
图4是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的La Ferrassie岩石洞出土的费拉西一号尼安德特人头骨,于1909年9月17日由法国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路易斯·卡普坦和丹尼斯·佩罗尼发现,其年代约为距今4.5万至4.3万年之间。发现时其骨架几乎完整,呈卧姿,头骨和身体都保存得异常完好。其脑容量约1640毫升,甚至略高于现代人类的平均脑容量,驳斥了尼安德特人智力低下的简单假设。他大概活了五十多岁,老年时受了很多照顾,死后复杂埋葬状态也是学术界讨论尼安德特人行为复杂性的重要证据,对高龄者和死者的关怀,表明尼安德特人同样拥有高度社会性和互助精神。
图6是克罗马侬人2号头骨,距今约2.7-2.8万年前。
图7是日法德三国科学界相信的人类进化图表。约77-55万年前,现代晚期智人的祖先和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祖先分野。6万年前现代人走出非洲,和尼安德特人混血,并分布于亚、欧、澳、美各洲。巴布亚等地区的人进一步和丹尼索瓦人混血。这种不讲政治的论述也是那些国家的特色了。
第三部分聚焦冰河期的日本列岛,展示这一时期日本列岛的生态环境与动物群面貌,探索当时岛上人类的生活情形。大约3.8万年前,D单倍系人群从大陆的朝鲜半岛和东海琉球迁徙到日本,2.8万年后,又有人群从北方库页岛南下,这些是日本早期绳文人的祖先。图9是琉球出土的贝壳鱼钩,上万年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宝物亲见,合影留念
谢田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