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授警告:近年来,韩国上下从政客到民众,对中国的恨意越来越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烟雨朦胧夜微凉 2025-09-21 22:06:49

韩国教授警告:近年来,韩国上下从政客到民众,对中国的恨意越来越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前一段时间,韩国还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华游行,连李在明都不得不重视起来,要求民众们不许再展开此类游行! 韩国社会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早从2016年萨德导弹系统部署那会儿就开始积累。那时候韩国决定引进美国反导装备,中国那边就采取反制,韩国娱乐产品、化妆品和汽车在中国市场一下子凉了半截。韩国企业损失不小,民众觉得自尊受挫,从那时起就有声音说不能太依赖中国市场。到了现在,韩国出口的五分之一还是靠中国,三星、现代这些巨头利润不少来自那边,可安全上又得靠美国,这让韩国人觉得两头为难。 年轻人尤其敏感,一份民调显示,超过七成95后和00后对中国持负面态度,他们从YouTube视频里看到各种传闻,比如中国黑客、中国间谍啥的,就信以为真。政治上,保守派利用这点制造话题,尤其在选举期间,把中国塑造成威胁来拉票。2025年大选前,反华情绪被推到高点,尹锡悦下台后,他的支持者们就把矛头指向中国,说选举有干预。结果首尔明洞、大林洞这些地方,集会越来越多,有人公开撕毁中国国旗,喊口号说中国人是间谍。 华人社区日子难过,餐厅不敢用中文招牌,留学生出门小心翼翼,就怕被误认。教授们分析,这不光是民间自发,背后有媒体和网络推波助澜,谣言满天飞,美军都得出来澄清没抓啥中国间谍。经济数据摆在那,中国市场对韩国GDP贡献近一个百分点,半导体、汽车这些行业要是真断链子,韩国自己先疼。文化上,韩国人总觉得历史受中国影响太大,现在中国崛起,又有种被超越的焦虑,有人翻旧账说孔子是韩国人啥的,试图找回自信。 可现实是,韩国离不开中国贸易,工商界自己都说多元化是长远目标,短期还得靠着。地缘上,美国拉韩国进芯片联盟啥的,加剧紧张,韩国夹在中间,民众焦虑转成恨意。教授警告说,这种情绪如果不控住,会影响国家利益,破坏外交平衡。 李在明上台后,看到游行升级,就得出手干预,他说这些集会是脱离言论自由的闹事,得依法处置。任命卢载宪当驻华大使,这人背景是推动中韩建交的,信号明显是想缓和关系。可阻力大,网络上那些靠反华流量吃饭的主播和媒体不肯停,保守派还指责李在明卖国。社会深层问题是身份认同,韩国在美中之间摇摆,年轻人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已根深蒂固。 民调显示,反华情绪从2024年底就开始涨,到2025年上半年达峰值,选举后也没消停。专家说,这跟全球反华浪潮有关,但韩国特殊,因为经济太绑死了。教授强调,恨意升级会坏大事,尤其现在韩国跟美国谈判贸易啥的,反华游行一闹,外交上被动。 历史教训摆着,萨德后韩国损失上千亿韩元,现在再来一轮,谁受得了。民众层面,年轻人失业率高,经济下行,就找中国当出气筒,可这解决不了问题。教授建议,政府得教育民众理性看待,媒体别放大谣言。

0 阅读:77
烟雨朦胧夜微凉

烟雨朦胧夜微凉

烟雨朦胧夜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