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在我们宣布建立黄岩岛国家自然保护区之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放话声称,美国与我们的菲律宾盟友站在一起,拒绝接受中国在黄岩岛建立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稳定的计划。 2024年,有关部门正式决定在黄岩岛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三千五百公顷,还细分了核心区和实验区,目的就是维持珊瑚礁和整个生态环境的长久健康。 这不是临时拍脑袋的决定,而是经过前期科学考察得出的结论。 那次调查发现,这片海域的水质干净得出奇,污染物几乎检测不到,珊瑚礁覆盖率更是达到三成七以上,比不少国际著名海域的数据还亮眼。 设保护区的初衷很清楚,一个强壮的珊瑚生态系统意味着丰富的海洋物种,更能为渔业生生不息提供保障,同时还具备防浪护岸的天然功能。 简单来说,这不光是单纯的环保行为,更是一整套科研、法律和长远治理结合在一起的工程。 问题是,美国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上来扣个“破坏稳定”的帽子。讽刺的是,美国自己在全球布满海洋保护区,却转头指责别人做同样的事。 更荒唐的是,美国至今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没批准,却总喜欢拿这个当“依据”去教训别人。 说到底,美国的用意也没藏着掖着,2025年夏天,美军“希金斯”号驱逐舰跑到黄岩岛附近,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硬闯,所谓自由只是幌子,真正意图是制造军事存在感,借机牵制中国。 与此同时,菲律宾的角色也挺微妙,它一边紧跟美国口径指责中国,一边还多次派海警船到附近水域挑事。 去年八月甚至有菲船意图靠近,被我方海警强行驱离,菲方说是运送补给,但怎么看都带着挑衅意味。 讽刺的是,黄岩岛的生态保护对菲律宾渔民反而大有好处,渔业资源恢复后,他们才能有更长远的生计,可惜菲律宾政府在短期政治利益面前,往往忽视了渔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对黄岩岛的管理可不是近几年才开始,早在元代,郭守敬就在这里进行天文观测,留下了明确记录。明清时期各种方志、航海文献里同样反复提到黄岩岛的位置。几百年延续不断的记录,说明中国对这片岛礁一直有治理与使用。 把历史与现实拼在一起,就会发现中国的行动并不仅是简单宣示主权,而是有科学、有规则、有法律依据的综合举措。 设立保护区与国际公约中的有关条款并不冲突,相反还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区域生态治理的空白。 黄岩岛的问题远不只是领土纷争那么表面,它牵涉到生态保护、历史证据、国际法以及大国之间的角力。 如果只用“扩张”来概括,反而掩盖了事情的复杂性,未来这场拉锯战肯定不会停,但与其一味用航母和驱逐舰来较劲,不如认真考虑怎么通过环保与合作来实现真正的稳定。 至少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做法无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信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09-13——美国务卿:支持菲律宾,反对中国在黄岩岛建自然保护区】
捷克:领事办公室暂停对外办公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宣布其领事办公室暂停办公。外界担
【18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