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养薄葬才是真孝顺!92岁老人去世,65岁儿子不办丧事,花3500元雇人火化安葬 今年9月份村里出了件新鲜事,65岁的老李给92岁的老母亲办丧事,花了3500块,没摆席、没收礼、没披麻戴孝,上午火化下午就下葬了,只在门口点了三炷香。 这事儿一传开,村里炸了锅,好些人戳着老李的脊梁骨说他“不孝”“抠门”。可老李就一句话:“我伺候老母亲30年,吃喝拉撒没让她受过委屈,生前尽孝了,死后摆谱那是给别人看的。”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老母亲走的那天说起。92岁的老人因病离世,子女操办后事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可老李的做法和村里往年办的丧事完全不一样,没请吹唢呐的班子,没在院子里摆几十桌流水席,连孝布都没给亲友发。 他就自己忙前忙后,早上联系火化场把母亲送过去,下午就跟着下葬队伍到了墓地。从早到晚,就花了3500块钱,连鞭炮都没放一挂。 村里人围在老李家门口议论:“养这么大儿子,老母亲走都舍不得风光送?”“喜丧就得热热闹闹的,停尸三天、请人哭丧、摆席待客,这才是老规矩!” 还有婶子抹着眼泪说:“钱该花就得花,丧事都敢省,这是不孝啊!” 老李听了这些话,只是低头叹气:“我妈活着的时候,我每天给她做好饭端去,冬天给她暖被窝,夏天给她扇扇子,生病了守在床头喂药。 这些年我没睡过几个安稳觉,可老母亲走得安安稳稳的。现在她人都不在了,摆再大的排场,她能知道吗?” 这话让村里人一时语塞,但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不像话”。在他们眼里,办丧事的排场就是子女孝心的“脸面”,排场越大,说明子女越孝顺;要是办得太简单,那就是“没把老人放在心上”。 可您知道吗?从法律上说,老李这么办完全没问题。《殡葬管理条例》里只规定办丧事不能扰民、不能违法,像违规土葬、搞封建迷信这些。 至于具体怎么操办,法律没硬性要求。只要不违反规定,子女有权自己决定。 老李选火化后当天下葬,符合现在提倡的殡葬改革方向;不摆席、没收礼,还避免了铺张浪费,完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再说村里办丧事常有的“收礼金”环节,其实藏着不少麻烦。要是老李是公职人员,收大额礼金可能违纪; 就算普通老百姓,借丧事收礼多了,日后亲友办红白事都得“还礼”,一来二去成了负担。 老李直接不收礼,反倒省去了这些纠纷。法律不反对正常的人情往来,但最反对借婚丧嫁娶“变相敛财”,这么看,老李的做法倒更稳妥。 这事儿传到网上,网友们吵翻了天。就算不铺张,至少该通知亲友来送送,当天就埋了太草率。 其实这事儿说白了,争的是“孝”的标准。有人觉得“面子”重要,丧事得热热闹闹; 有人觉得“里子”重要,生前尽孝才是真。老李用30年的照顾证明,孝不孝不在死后的账本上,在生前的每一顿饭、每一杯水、每一次陪伴里。 现在大家都在说“厚养薄葬”,这不是口号。父母在世时,多陪他们说说话、吃顿饭,比死后请多少人哭丧都强; 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健康,比坟前烧再多纸钱都有用。老李的3500元丧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心,不是给别人看的排场,而是自己心里的踏实。
感觉尸体暖暖的😇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