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岛内网友投票出炉!最大的那个数字,不是郑丽文的22.2%,也不是郝龙斌的20.5%。而是那个冷冰冰的,高达26.8%的“还没想好”。 国民党主席改选从几个月前开始酝酿,这次投票定于10月18日,领表登记期从9月15日至19日。党部按照规定受理资格审查和手续办理。张亚中作为孙文学校总校长率先领表,罗智强现任立法委员紧随其后,郑丽文前立法委员也在18日完成登记。 郝龙斌前台北市长在19日最后一天领表,赵少康虽未参选但公开表示支持郝龙斌。另外卓伯源前彰化县长和蔡志弘前国大代表也加入角逐,形成六人竞争局面。党内派系和地方势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有人通过电话协商资源分配,有人评估民调数据以决定策略。党员们在地方聚会时,往往讨论候选人背景和党内改革需求,这反映出选举不只关乎个人,还涉及党整体方向调整。 这份针对13万岛内网友的民调,通过电话和线上方式收集,支持率数据成为焦点。如果郝龙斌参选,郑丽文获22.2%,郝龙斌20.5%,罗智强18.7%,张亚中5.3%,卓伯源和蔡志弘支持率较低。但26.8%的未决定者占比最高,这些人面对调查时选择观望,等待候选人进一步表现。民调还测试赵少康参选情景,他以29.9%领先,郑丽文降至19.4%,罗智强13.9%,张亚中仍5.3%,未决定者25.3%。 郝龙斌凭借过去市长经历积累人脉,在派系中获得支持。郑丽文以直率风格在基层和年轻党员中吸引注意。罗智强强调活力,张亚中突出理念传承。未决定者不是被动等待,而是评估政策清晰度和党重振潜力。民调显示领先不等于实际得票,动员能力和资源整合才是关键。 郝龙斌和赵少康在领表前协商,避免票源分散,最终郝出马,赵提供支持。这反映党内协调机制的作用。郑丽文被视为黑马,她的外来背景加上频繁活动,在部分群体中形成动力。郝龙斌有强大派系资源,曾处理市政事务,地方领袖倾向站队。赵少康若整合战斗蓝和资源,本可制造优势,但选择不参选,将力量转向郝。 民调领先者需警惕形象问题,那些敢于批评对手的候选人,更易打动不满传统操作的党员。郑丽文正好体现这点,通过社区互动拉近距离。郝龙斌需将人脉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基层场合说服观望者。张亚中保持低调,罗智强利用线上平台回应疑问。卓伯源和蔡志弘虽支持率不高,但增加选举多样性。选举结果可能取决于最后阶段变化,如政策辩论或资源透明化。 领表结束后,候选人进入竞选阶段。郝龙斌专注党内行程,选择不参加中天9月20日辩论会,转而加强基层走访。郑丽文继续外出说明政策,吸引年轻群体。罗智强通过直播互动,张亚中开讲座强调传承。赵少康公开呼吁支持郝,批评分裂党行为。 马英九表态支持世代交替,影响部分党员看法。未决定者开始留意动态,有人关注赵的整合能力,有人被郑丽文的号召力打动。如果赵力量充分转移,郝可能在最后拉开差距。郑丽文凭借年轻支持,有逆转潜力。郝需动员资源,说服观望者转变。这场选举不止职位争夺,还关乎党面对民进党压力,如何回应年轻人对改革和透明的期待。民调数据像镜子,提醒领先者需制造信任感,避免优势流失。
国民党主席之选战一开始就提前结束了郝龙斌一宣布参选,这2025年的国民党党主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