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之选战一开始就提前结束了 郝龙斌一宣布参选,这2025年的国民党党主席改选基本就没悬念了,说是提前结束真不算夸张。 毕竟国民党选党魁跟台湾地区选领导人不是一回事,不是全台湾民众拿着选票说了算,得是有资格的国民党党员投出来的,而党员投票的逻辑,从来都绕不开党内那套盘根错节的规矩。 首先得明白国民党主席是怎么选的。根据党的规矩,候选人得是曾经担任过中央评议委员或中央委员的党员,还要有至少 3% 的党员联署推荐才能登记参选。投票的时候,得票超过一半才能当选,如果没人过半,就由前两名再投一次,谁得票多谁当选。这种规则下,谁能把党内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谁就占优势。 郝龙斌能有这么大优势,和他的出身背景分不开。他是前 “行政院长” 郝柏村的儿子,郝柏村在国民党里尤其是军系中有很大影响力,当过 “参谋总长”、“国防部长” 这些重要职务。这种家庭背景让郝龙斌从小就接触到国民党的核心圈子,认识很多党内前辈和重要人物。军系在国民党里是一股重要力量,郝龙斌因为父亲的关系,和军系将领们早就熟悉,这次参选前就有 39 位退休将领联名支持他,这些人里不少都是以前郝柏村的部下,他们认郝家的情分。 再看郝龙斌自己的经历,他不是政治新手。他当过 8 年台北市长,还做过 “立法委员”、“环保署长” 这些职务,在行政和立法方面都有经验。在台北市长任上,他赢得了 “清廉、有操守” 的名声,连台北市政府的人都称他是 “台湾政坛的一股清流”。这种履历在国民党里很受认可,党员们会觉得这样的人懂政治、会管理,能把党带好。 更重要的是郝龙斌懂得团结党内力量。这次选举前,大家都在猜他和赵少康谁会出来参选,这两个人如果同时参选,票源就会分散。但他们经过长谈后决定,由郝龙斌参选,赵少康全力支持。赵少康在党内有自己的影响力,尤其是他发起的 “战斗蓝” 群体,这次都转而支持郝龙斌,这就让原本可能分散的选票集中起来了。除了赵少康这边,属于 “本土蓝” 的多位县市议会的议长们也开会决定支持郝龙斌,这些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对基层选票影响很大。 国民党党员主要由几部分人组成:深蓝军系、地方派系和自主党员。郝龙斌在这几块都有优势。军系方面,虽然基层军士官更看好郑丽文,但高阶将领大多支持郝龙斌,这和他父亲打下的基础分不开。地方派系方面,县市议长们的支持已经很说明问题。自主党员虽然有不少人看好郑丽文,但郝龙斌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形象,也能吸引不少这部分选票。 对比其他候选人,郝龙斌的优势就更明显了。这次有六个人登记参选,除了郝龙斌,还有郑丽文、罗智强、张亚中、卓伯源和蔡志弘。其中郑丽文势头看起来不错,网络民调里支持率很高,在党员民调里也一度小幅领先郝龙斌。但郑丽文有两个短板,一是她原来是民进党成员,后来才加入国民党,有些老党员对这种 “跳槽” 过来的人不太放心;二是她主要获得基层军系支持,缺乏高阶将领和地方派系的强力支持,而这些正是国民党选举的关键力量。 罗智强虽然得到马英九的支持,但他的影响力主要在媒体和年轻党员中,缺乏广泛的派系支持。张亚中上次选举得了不少票,但这次支持度一直停留在 5% 左右,难以突破。卓伯源和蔡志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有限,很难对郝龙斌构成威胁。 从民调数据看,虽然在郝龙斌正式宣布参选前,郑丽文以 22.2% 的支持率略高于郝龙斌的 20.5%,但这里有个关键因素,就是当时郝龙斌还没决定参选,很多支持者处于观望状态。更重要的是,还有 26.8% 的党员没决定投票给谁,这些中间选民大多是比较理性的,他们更倾向于支持有能力团结全党、有较大胜算的候选人。赵少康宣布支持郝龙斌后,这些未决定的党员很可能会倒向郝龙斌,因为他们看到了党内团结的希望。 国民党这几年日子不好过,党员们心里都清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有出路。大家不想看到党内分裂,希望选一个能把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的领导人。郝龙斌的参选正好符合这种期待,他既有深蓝军系的支持,又能得到本土蓝的认可,还有赵少康这样的实力派背书,这种跨派系的支持在国民党选举中非常重要。 而且郝龙斌参选时就明确表示,他参选不是为了以后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就是要带领国民党重返 “执政”,还要促成国民党和民众党的合作,在 2028 年实现 “执政” 目标。这种表态让党员们觉得他没有私心,是真心为党做事,愿意支持这样的人。 综合来看,郝龙斌在资历、背景、派系支持等各方面都占据优势,其他候选人要么力量分散,要么有明显短板。国民党党员投票时很实际,他们知道选谁更能让党团结起来,更有希望赢得未来的选举。所以说郝龙斌一参选,这次主席选举就基本没悬念了,这是国民党的选举规则和党内生态决定的,也是党员们理性选择的结果。
国民党主席辩论战:蔡正元一语点破关键,提名成功就赢一半!国民党主席选举首场辩论
【2评论】【4点赞】
用户14xxx93
独台分子!